2021, 49(4):487-498.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290
摘要:针对拱桥随着跨径增大稳定性下降、且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剪切、弯曲变形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主梁和拱肋之间加入刚性杆件形成三角网,使三角网与拱肋、主梁形成连续的系列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稳定性,提高了主梁和拱肋的线刚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桥梁在移动荷载下,三角形必然受非节点荷载作用,降低了稳定性,设置吊杆、立柱以增加弹性约束,减少节点间的弯剪变形。此外,采用整体式节点,简化其构造,并采用预制拼装方法,施工方便快捷。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结构形式,阐述了力学原理,并对跨径1 008m中承式拱桥进行试设计。有限元结果表明:该方案拱桥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较传统拱桥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及经济性。
2019, 47(04):0451-0457.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9.04.001
摘要:基于断丝前后吊杆两端边界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的相容条件,建立了不对称断丝后钢绞线吊杆的损伤力学模型,并推导了不对称断丝后钢丝应变与影响长度、吊杆拉力损失率之间关系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不对称断丝后,在影响长度内各钢丝拉力分布不均匀,与断丝相邻的外层未断钢丝拉力增大,其余钢丝拉力变化与断丝形式显著相关,在影响长度外各钢丝拉力分布又变为均匀;随着到断裂处距离的增加,断丝拉力呈指数或线性增加,而与断丝相邻钢丝拉力则呈指数衰减.在影响长度范围内,钢绞线拉力损失率基本为一限值,略高于钢绞线内钢丝断丝率,而护套握裹力、摩擦力等对吊杆内力重分布影响显著.
2019, 47(06):0747-0754.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9.06.002
摘要:拱梁固结拱桥通过主梁作为刚性系杆来平衡拱的推力,但也带来结构刚度下降的不利影响,这使该类拱桥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拱桥加以解决.其做法是,首先在每条拱肋和主梁之间增加10根刚性斜杆与拱肋及主梁节段形成11个三角形结构,尽可能通过三角形角点对拱肋均匀约束,提高拱肋的线刚度;其次,保证有三角形角点落在原结构拱肋位移包络图的最大位移处及主梁跨中位置处,使主梁或拱肋的薄弱点得到加强,线刚度亦得到提高.研究表明,新型拱桥在材料增加很少甚至相同的条件下,其整体刚度均能大幅度提高.还对疲劳和温度响应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表明,该结构对疲劳和温度也有很好的适应性.新型拱桥良好的刚度特性对高速铁路桥特别适用.
2019, 47(06):0755-0763.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9.06.003
摘要:为揭示大直径钢管拱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力学性能增长的温度依赖性因素对组合结构热力作用效应的影响机理,采用有限元程序模拟钢管拱内混凝土的水化热传导过程,并与实测温度场数据进行对比,随后基于等效龄期法考虑其对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热弹性力学理论得到了硬化过程中组合结构热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未考虑温度依赖性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化热温度场加快了管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增长速度,进而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明显增大,截面径向、环向以及纵向温度应力增幅分别可达1.3倍、1.3倍和1.4倍,但对钢管应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在分析大直径钢管拱内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热力作用效应时,必须考虑水化热温度场对管内混凝土弹性模量增长的影响.
2017, 45(12):1739-1743.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7.12.002
摘要:提出了一种桥梁结构体系——缆拱桥,其结构的主要特征是缆索两端锚固于拱脚或其附近,荷载由拱肋与缆索共同承担.拱既是承重构件,又起到锚碇作用;缆既是承重构件,又起到系杆作用.给出了缆拱桥的具体结构形式,并对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特性及动力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与相同跨度及截面的系杆拱桥相比,缆拱桥的稳定承载力及强度承载力大幅提高,刚度略有下降.此外,缆拱桥造型美观,更容易做到力与美的统一,且其较高的稳定承载力和强度承载力为拱结构跨度提升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2015, 43(4):0490.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5.04.002
摘要:基于一些大跨度拱桥的工程实例,采用分段评估方法研究了典型拱肋的静力风荷载,采用惯性荷载法分析了抖振和涡振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并对拱肋和主梁分别进行了总风荷载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分段评估方法用于计算拱肋的静力风荷载是合理实用的;提出的雷诺数效应修正公式有助于预测包含圆截面构件拱肋的原型拱桥的静力风荷载;采取不同的等效风荷载组合形式分析和评估了大跨度拱桥不同构件的风荷载效应.
2014, 42(4):0547-0551.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4.04.008
摘要:基于断丝前后吊杆两端边界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的相容条件,确立对称钢丝脆断后钢绞线吊杆截面内力重分布规律,并推导对称断丝后钢丝应变与影响长度、吊杆拉力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结果表明:对称断丝后,在影响长度内各钢丝拉力分布不均匀,与断丝相邻的外层未断钢丝拉力增大,而与断丝相对的钢丝拉力减小,其余钢丝拉力变化不显著;在影响长度外,各钢丝拉力分布又变为均匀.随到断裂处距离的增加,断丝拉力呈指数或线性增加,而与断丝相邻钢丝则呈指数或线性衰减.在影响长度范围内,钢绞线拉力损失率基本为一限值,略低于钢绞线内钢丝断丝率,而护套握裹力、摩擦力等对吊杆内力重分布影响显著.
2010, 38(1).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0.01.004
摘要:提出了新的钢丝损伤模型及双折线近似计算方法.根据退化钢丝单调拉伸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模拟结果,以钢丝荷载—位移包络图,建立了包含强度、刚度、延性折减及反映环境腐蚀和加载历程等影响因素的损伤模型.结合精确积分及S.M.Elachachi本构方程损伤计算结果,给出了新的双折线近似计算方法.依据吊杆截面内钢丝锈蚀分布规律,确立吊杆损伤因子,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钢丝损伤后,力学性能退化较明显;所建立的吊杆损伤因子,反映了各力学性能的退化,较合理.
2009, 37(2).
摘要:研究了桥面振动对拱桥短吊杆截面应力不均匀分布规律的影响.假定短吊杆两端与拱肋及桥面均为固结,通过对桥面竖向及纵向振动作用下吊杆截面应力的理论推导及参数分析,探讨车速、车辆振动频率、修正的驱动频率等主要参数对吊杆截面应力的影响,概括出桥面振动荷载作用下吊杆不均匀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动态增大系数的范围.
.
摘要:提出了新的钢丝损伤模型及双折线近似计算方法。根据退化钢丝单调拉伸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模拟结果,以钢丝荷载-位移包络图建立了包含强度、刚度、延性折减及反映环境腐蚀和加载历程等影响因素的损伤模型。并结合精确积分及S.M.Elachachi本构方程损伤计算结果,给出了新的双折线近似计算方法。依据吊杆截面内钢丝锈蚀分布规律确立了吊杆损伤因子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钢丝损伤后,其力学性能退化较明显,本文建立的吊杆损伤因子反映了各力学性能的退化,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