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7(11):1609-1617.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9.11.010
摘要:以溴化钙、溴化锂和三异丙醇胺3种组分设计新型低温早强剂,研究5 ℃下低温早强剂的早强性能及其对混凝土综合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早强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低温早强剂C50混凝土,5 ℃养护1 d、3 d、7 d、28 d龄期下抗压强度较对比样分别提高57%、32%、23%和12%,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已接近对比样在20 ℃下的强度.低温早强剂会使混凝土干缩略有增大,56 d前混凝土电通量增大0.7%~10.1%.5 ℃低温下,掺低温早强剂水泥水化生成新的含溴CSH凝胶和水化溴氧铝酸钙产物,孔隙或凝胶产物表面有针棒状钙矾石、片状Ca(OH)2晶体生成,产物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孔径细化,总孔隙率降低.
2015, 43(7):1082-1088.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5.07.019
摘要:建立了150~350 ℃中低温余热蒸汽低沸点有机工质联合循环(S ORC)发电系统数学模型.比较了相同热源条件下,水蒸气朗肯循环(SRC)、有机朗肯循环(ORC)及S ORC三种发电系统的热效率、效率、运行压力、发电量.结果表明:150~210℃热源条件下,ORC有着最高的热效率、效率和发电量;210~350℃热源条件下,S ORC的各项性能有优势,其热效率和效率均高于SRC和ORC发电系统.
2013, 41(5):716-721.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5.014
摘要:研究了70℃-120℃,20min热水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溶出、重金属释放及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DNA及氨氮(NH4-N)等指标的溶出在110 ℃以下都随着温度增加且在90到100 ℃之间有显著跳跃性增长,在120 ℃反而有所下降。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在100℃ 时破裂。通过研究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来表征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这两项指标均在110 ℃取得最大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有机物溶出指标及厌氧消化性能均与预处理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单位降解VS产气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溶出率呈很好的多元线性关系。
2013, 41(7):1094-1100.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7.023
摘要:基于CFD模拟软件,对一台柴油机进行低温燃烧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EGR率、喷油定时和涡流比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增大,燃烧放热过程滞后,缸内压力、温度和放热率峰值和累计放热量降低,NOx排放大幅降低的同时,soot、UHC和CO排放增加;在固定EGR率为40%的同时将喷油定时从353°CA提前至345°CA,可使燃烧放热过程适当提前,并有利于提高热效率和改善燃油经济性;在保持EGR率为40%,喷油定时为345°CA时,适度提高涡流比(从1.0提高至3.0),可有效减少soot、UHC和CO排放。
2012, 40(11):1686-1690.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2.11.017
摘要:研究了低温条件下Al3+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在Al3+质量浓度为30.0 mg·L-1条件下,经强化颗粒化作用的好氧颗粒污泥仅需40 d即可以培养成熟,其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培养成熟的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COD,NH4+ N和PO3-4 P去除率分别达到85.6%,88.8%和91.9%,较好地实现了碳氮磷的低温高效同步去除.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达到9.25 mg·g-1,蛋白质类与多糖类的质量比(PN/PS)为1.10,说明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类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入30 mg·L-1Al3+后,污泥zeta电位从-18.40 mV逐渐升高到-6.51 mV,表明污泥之间静电斥力减小有利于污泥聚集,形成颗粒.
2010, 38(7):954-960.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0.07.003
摘要:按照《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13239—2006)的要求制作拉伸试件,对3种钢筋(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和热轧细晶粒钢筋HRBF400)共84根试件在-180℃~-80℃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单轴受拉试验,研究低温下钢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及极限应变基本不改变,但屈服平台长度、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化应变增加.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低温下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化应变等力学特征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可建立超低温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