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6(05):0626-0630.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018.05.009
摘要:针对高速磁浮轨道垂向不平顺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基准法原理的随车搭载型动态检测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可满足±0.2 mm的检测误差要求.针对同步电机长定子齿槽形式的检测面,设计了一种削弱“齿槽纹波效应”的算法,可将齿槽形状引入的波动影响限制在±5 mm范围内.最后,根据检测要求分析有关传感器的选型,并提供了相应结构平台的初步设计考虑.
2013, 41(2):213-217.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0
摘要:为了更合理有效的评价轨道质量,将轨道不平顺波长因素纳入轨道质量评价中,提出基于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的轨道质量评价方法-轨道质量能量指标(track quality energy index, TQEI)。通过对轨道不平顺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得到对应波长频段的不平顺IMF,利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求得各个IMF的能量;将各个IMF的能量与总能量的比值作为特征向量,并进行其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轨道不平顺IMF的能量系数;最后利用能量系数计算求得TQGI。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TQI是在不考虑波长因素作用下轨道质量能量指标的特殊形式。以京广提速干线轨道不平顺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实际数据TQEI与TQI的关系,结果表明:轨道质量能量指标是对TQI的细化和延续,其可以起到TQI的均值管理作用,又可以弥补TQI在波长及幅值管理方面的缺陷,可以准确有效地对轨道质量进行评价。
2012, 40(5):0702-0706.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2.05.009
摘要:经验模态分解法(EMD)的端点效应是影响该方法精度的难点问题,结合端点效应的产生原理和现有研究成果,采用镜像闭合延拓法和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信号两端的包络进行延拓;通过对仿真信号和实际信号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EMD方法的端点效应.利用改进的EMD方法对提速干线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实测轨道不平顺信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广提速干线铁路样本段轨道不平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波和中长波不平顺,而武广高速铁路样本段轨道不平顺主要分布于中长波区段.改进EMD方法为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008, 36(11).
摘要:分析计算了列车运行引起环境振动的振源,即轨道作用于道床的振动加速度机制.建立了轮-轨-道床计算分析模型,将钢轨视为Winkler地基上无限长梁,建立并求解该梁的动力方程,得到列车移动静力产生的轨道振动加速度;根据Hertz接触理论,求得轮轨动接触力,利用Green函数模拟轨道因轨道不平顺和轮轨动接触力作用产生的变形,进而求得轨道不平顺和轮轨动接触力引起的轨道振动加速度;叠加上述两种加速度,即得列车引起环境振动的振源振动加速度;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