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356 m高的深圳气象梯度塔(SZGMT)的实测风速时程数据,分析了超强台风山竹侵袭过程风场特性的竖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SZGMT上游地面的平均风速剖面指数为0.238,略高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C类地貌的指数值;纵向湍流强度接近GB50009-2012 D类地貌的建议值,三向湍流强度比值较我国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的建议值小,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各向峰值因子的拟合结果接近2.5;纵向湍流积分尺度略大于日本规范AIJ 2004和美国规范ASCE7-2010的建议值;实测纵向风速谱和Von Karman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强(台)风作用下边界层高度范围内风场特性参数(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剖面、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和湍流积分尺度剖面等)的科学描述对于风敏感结构的风效应评估和抗风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场测量是研究大气边界层风场特性的最可靠的方法,其测量结果可用于结构抗风设计规范取值的合理性验证,同时也是开展混合数值模拟分析并核查其结果可靠性的唯一依据。
通常情况下,依靠大量地面站获取低空风实测数据比较容易,而获取高空风特性的实测数据则非常困难,可靠的数据尤其是能够反映大气湍流特性的时变脉动风速数据极为稀少,后者通常是通过为数不多的高耸测风塔获取。如Li
基本风压取值是规范(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本文基于356 m高的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SZMGT)在超强台风山竹发展期间获取的实测风速记录,讨论了平均风速、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速功率谱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对比规范并尝试对风场特性剖面进行参数拟合。台风作为一种特殊的涡旋结构,其风场特性异于依托北京气象塔测得的良态风
超强台风山竹(编号201822)于北京时间2018年9月7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11日8时升级为超强台风,9月15日2时以超强台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65 m⋅

图1 山竹路径图
Fig. 1 Path of typhoon Mangkhut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铁岗水库的气象观测梯度塔,是目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的桅杆结构铁塔。塔址周边(近场)覆盖大片茂密的低矮果树林(高度大约是4~6 m),远处(东面)有成片的多层和低矮厂房的建筑群。塔身设置13个外平台用于气象梯度观测,其中10、40、160和320 m高度同时设置风杯式风速仪和超声风速仪。为本文提供实测数据来源的超声风速仪采样频率为10 Hz,能满足精度要求。
实测风速序列分析时段为2018年9月15日 8:00—2018年9月17日 24:00,共计64 h时长。参考文献[
根据矢量分解法,平均时距内水平方向的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角表达如下:
(1) |
(2) |
(3) |
(4) |
式(
根据平均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将分析时段细化为3个时段:9月15日 8:00—9月16日 8:00为T1,9月16日 8:00—9月17日 4:00为T2,其他时段为T3。不考虑风攻角的情况下,分析10 min时距划分的子样本的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角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结果见

图 2 不同高度处平均风速及风向时程
Fig. 2 Time histories of mean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t different heights
由
参考Davenport提出的指数律表达形式,以10 m高度作为参考高度计算出的各子样本的平均风速剖面的指数时程见

图3 地面粗糙度指数时程
Fig. 3 Time history of ground roughness index
选址于B类地貌的梯度塔在大风时段其地面粗糙度指数取值更偏于C类地貌;因而在以往的结构抗风设计中,将工程所在地上游的较高密集绿植或茂密绿化带地形当作B类地貌处理是偏于保守的。
湍流强度I定义为10 min时距内脉动风速均方差和平均风速的比值。根据梯度塔不同高度的风速时程数据分析得到的3个方向的湍流强度(、、)时程结果见

图4 湍流强度时程
Fig. 4 Time history of turbulence intensity
样本的湍流强度统计分析结果如
取纵向湍流强度均值结果比较其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见

图5 湍流强度剖面
Fig. 5 Profile of turbulence intensity
阵风因子G定义为一定持续期内的平均风速与特定平均时距内的平均风速之比。这里阵风持续期取3 s,平均时距取10 min。

图6 阵风因子时程
Fig. 6 Time history of gust factor
考虑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将不同高度的各向阵风因子和对应的湍流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

图7 阵风因子随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
Fig. 7 Gust factor versus turbulence intensity
中国规范给出的顺风向围护结构的阵风系数是描述速压的变化,其计算形式为,而台风的顺风向阵风因子计算形式为,这两者中的a和g在物理意义上是一致的,均为反映脉动风压变化的峰值因子。阵风因子计算公式中系数的拟合结果接近2.5,这意味着台风山竹统计的各向峰值因子接近2.5。
本文采用基于Taylor假设的自相关函数直接积分法计算湍流积分尺度,各向湍流积分尺度的计算公式参考文献[

图8 湍流积分尺度时程
Fig. 8 Time history of turbulence integral scale
取以上湍流积分尺度的均值列于
(5) |
(6) |
(7) |
式(

图9 湍流积分尺度剖面
Fig. 9 Scale profile of turbulence integral
(8) |
脉动风功率谱能够清晰展示脉动风能量在频域的分布,是风场的重要参数。大量的实测结果认为Von Karman谱描述台风湍流能量的分布比较合适。进行功率谱分析时样本取大风时段附近时长1 h的样本(9月16日13:00—14:00)。脉动风速功率谱横坐标采用莫宁坐标形式,湍流积分尺度的计算沿用
(9) |
式中:为纵向脉动风速功率谱;为纵向脉动风速方差;为纵向湍流积分尺度;f为实测脉动风频率。
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各高度处纵向脉动风速功率谱进行分析,其结果见

图10 脉动风速功率谱
Fig. 10 Pulsating wind speed power spectrum
根据本文研究可得以下结论:
(1)梯度塔所处的深圳市郊,平均风速剖面在大风时段取值相对稳定,风剖面指数均值为0.238。结合梯度塔大风风向的上游地形情况,对于工程所在地为开阔但存在密集较高植被的地貌,其地面粗糙度可按C类地貌处理。
(2)大风时段的纵向湍流强度最大,其剖面接近中国规范D类地貌的建议值。大风时段的湍流强度三向比值小于桥梁规范的建议值。台风登陆前高空横向湍流作用加强,湍流强度甚至超过纵向湍流强度。
(3)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存在线性关系;基于线性关系拟合的峰值因子取值和中国规范的建议值2.5接近。
(4)大风时段三向湍流积分尺度关系约为,且纵向湍流积分尺度的拟合分布略大于ASCE7—2010的建议值。
(5)实测得到的纵向脉动风速功率谱和Von Karman谱的一致性较好。
作者贡献声明
谢壮宁:统筹论文研究工作,指导论文的研究方向并修改论文。
段 静:查找文献,分析数据,负责论文的撰写工作。
刘慕广:参与部分数据分析,提供修改意见。
张 丽:负责台风风速数据的测量工作,提供气象问题的咨询。
参考文献
LI Q S, ZHI L H, HU F. Field monitoring of boundary layer wind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area[J]. Wind and Structures 2009, 12: 553. [百度学术]
LI Q S, ZHI L H, HU F. Boundary layer wind structure from observation on a 325 m tower [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0, 98: 818. [百度学术]
李利孝,肖仪清,宋丽莉,等.基于风观测塔和风廓线雷达实测的强台风黑格比风剖面研究[J].工程力学,2012,29(9):284. [百度学术]
LI Lixiao, XIAO Yiqing, SONG Lili, et al. Study on wind profile of typhoon hagupit using wind observed tower and wind profile radar measurement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2, 29(9): 284. [百度学术]
肖仪清,李利孝,宋丽莉,等.基于近海海面观测的台风黑格比风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30(3):380. [百度学术]
XIAO Yiqing,LI Lixiao, SONG Lili, et al. Study on wind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Hagupit based on offshore sea surface measurement[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12,30(3):380. [百度学术]
姚博,聂铭,谢壮宁,等. 台风“海马” 登陆过程近地风场脉动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1):28. [百度学术]
YAO Bo, NIE Ming, XIE Zhuangning,et al. Study on near-ground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yphoon Haima during land falling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18, 39(1): 28. [百度学术]
安毅,全涌,顾明. 上海陆家嘴地区近 500 m 高空台风“梅花”脉动风幅值特性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3,46(7):21. [百度学术]
AN Yi, QUAN Yong, GU Ming. Turbulenc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yphoon “Muifa” near 500 m above ground in Lujiazui district of Shanghai[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3, 46(7): 21. [百度学术]
吴本刚, 傅继阳, 吴玖荣. 实测风场风速风向耦合的三维非平稳特征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2):106. [百度学术]
WU Bengang, FU Jiyang, WU Jiurong. Three dimensional non-stationary analysis on field measured wind data with coupling wind speed and wind direction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16, 37(2):106. [百度学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百度学术]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09—2012[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2. [百度学术]
全涌,陈泂翔, 杨淳, 等. 大型中心城市平均风速剖面特性的风洞试验[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2):185. [百度学术]
QUAN Yong, CHEN Jiongxiang, YANG Chun, et 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f the mean wind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over a large central city[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20, 48(2):185. [百度学术]
孙娇. 城市景观建设生态功能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百度学术]
SUN Jiao. Study of assessment on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08. [百度学术]
项海帆, 林志兴, 鲍卫刚,等.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百度学术]
XIANG Haifan, LIN Zhixing, BAO Weigang, et al. Highway bridge wind resistance design guide [M]. Bei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1996. [百度学术]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AIJ recommendations for loads on building:AIJ 2004[S]. Tokyo: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2004. [百度学术]
庞加斌,葛耀君,陆烨.大气边界层湍流积分尺度的分析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5):622. [百度学术]
PANG Jiabin, GE Yaojun, LU Ye.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turbulence integral length i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2, 30(5):622. [百度学术]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s.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ASCE7—2010[S]. Reston: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s, 201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