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明确景观在隧道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洞口景观构景元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构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隧道洞门类型决定了洞口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借助洞门装饰、肌理、颜色、亮度、线型等元素的整体表现发挥洞门外观的构景效果;经过暗化和柔化处理的洞门墙面,可以减少对光线的反射,降低洞口亮度,减缓洞门压迫感;洞口绿化通过生态防护和栽植绿化达到生态修复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借助植物自身的吸光能力和低反射率对洞口进行减光处理,营造舒适的行车环境,是目前公路隧道景观设计的主流;洞口铭牌、小品建筑、彩色路面等诱导系统具有信息导向作用,通过造型、色彩、位置及风格的合理设置能够正确发挥视线诱导功能,提高驾驶人注意力;考虑地域文化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的洞口景观设计可以缓解驾驶人心理紧张感,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洞口作为公路隧道结构唯一外露部分,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将洞口结构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是隧道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改善公路隧道行车环境,提高驾驶安全,另一方面推动环保与人本理念的持续发
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表的《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和《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方法》主导了近些年隧道洞口景观的研究方
综上所述,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探讨了洞口景观在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中的功能及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环境依然存在洞口位置不突出、洞门颜色亮度高而增加洞内明暗适应过程、夸张的装饰元素分散驾驶注意力、洞口景观缺乏次序感、构景元素协调性和统一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各构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功能特征,以期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构景元素是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形态本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有序性和差异性:各构景元素在视觉识别空间上存在前后、上下、左右等关系,在形体和颜色上表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在时间上呈现出同步性与交错性,各元素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化的复杂空间体

图1 隧道洞口景观元素构成
Fig. 1 Composi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of tunnel entrance
隧道洞门从结构类型上分为:墙式洞门、突出式洞门和特殊式洞
墙式洞门根据端墙形式分为直线形、曲线形(拱翼式)、台阶式、翼墙式、柱式、城堡式等,包含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面积较大的端面墙壁通过色彩和装饰手法进行个性化设计,对周围景观环境起到积极作

图2 嘎拉山隧道洞口
Fig. 2 Entrance of Galashan Tunnel
突出式洞门强调结构的立体形状,以直削和斜削的形式占主流,常见削竹式(

图3 突出式洞门
Fig. 3 Protruding portal
特殊式洞门有棚洞式(

图4 特殊式洞门
Fig. 4 Special portal
洞门装饰借助材料、造型、颜色、绿化等艺术创作手段,赋予隧道洞门美学价值。常见装饰手法有:建筑式装饰、浮雕式装饰、雕塑式装饰、造型式装饰、贴面式装饰和弱化式装饰
装饰类别 | 特征 |
---|---|
建筑式 | 利用仿建筑的艺术装饰,常见于柱式和城堡式洞门,凸显建筑神韵。 |
浮雕式 | 富有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等主题色彩,多用于端墙式洞门。 |
雕塑式 | 通常装饰洞门上方和侧方,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应用较少。 |
造型式 | 改变端墙外形,如直线形、曲线形和台阶形等变化,墙身采用统一装饰,达到自然肌理效果。 |
贴面式 | 采用多种外墙贴面材料,通过材料肌理和颜色搭配美化端墙壁面。 |
弱化式 | 常见突出式洞门,弱化洞门装饰,仅用涂料和贴砖装点洞门突出部位。 |
肌理处理一方面利用材料本身特点谋求变化,另一方面可用人工的方式“创造”肌理效果,常见形式有壁画、横竖条纹或无肌理。壁画装饰有利于提升驾驶舒适性,但过于精致和色彩对比强烈的壁画装饰又会分散驾驶人注意
洞门颜色是驾驶人最易感知的构景元素,与材质或饰面材料有关,有单色和多色两种形式。单色一般是无饰面或采用单一的材料对洞门进行装饰,宜采用深暗色,在植被常年茂盛地区亦可在墙面设爬藤类植物,对洞口进行减光处

图5 洞门颜色与自然环境相接近
Fig. 5 Portal color close to natural environment
洞口亮度影响驾驶人进入隧道后视觉能力的调节时间,为了使驾驶人尽快识别洞内路况,对洞门墙面进行暗化和柔化处理,减轻反射光线对驾驶人的刺

图6 洞门亮度的整体弱化与局部强调
Fig. 6 Overall weakening and local emphasis of portal brightness
洞门线型有直线、曲线、不规则或组合形式。直线设计凸显简洁、均衡、稳重,结构感强;曲线形式更显轻柔、优雅,动感,代表洞门有削竹式、环框式等;直、曲混合式洞门主次分明,顺势而为,直观特征依赖组合的完美程度,如

图7 秦岭二号隧道洞口
Fig. 7 Entrance of Qinling NO.2 Tunnel
绿化是隧道洞口景观主要构景元素之一,通过坡面生态防护和坡面栽植绿化,达到生态修复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包括洞口前区绿化和边仰坡绿化(

图8 洞口绿化
Fig. 8 Greening of entrance
洞口前区绿化是针对分离式隧道而言,包含洞间山体绿化和前区绿化。洞间山体绿化尽量保留原有自然植被,破坏之处采用乔木、灌木恢复;前区绿化根据场地条件,采用乔、灌列植或乔、灌木组合的方式,立地条件良好时建议种植大规格景观树点缀,营造兴奋
在充分考虑坡体自身结构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坡高、坡率、岩性等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坡面防护和栽植绿化措施。坡面防护措施有:直接喷播、挂网绿化、喷有机材绿化、土袋绿化、植生袋、土工格室
此外,洞口绿化在减少洞口内外照度差和缓解驾驶人心理紧张感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对于路堑式、半路堑式或不填不挖式隧道,有绿化相比较无绿化,洞口内外照度差可减小60 %左右;随着洞口绿化程度的加深,驾驶人进出隧道时的心率增长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驾驶人的心理负荷显著降
综合考虑洞口绿化的形式美及功能效用,给出隧道洞口绿化植物选择及建
位置 | 植物种类 | 建议 | |
---|---|---|---|
洞口前区 | 洞间 | 乔、灌木 | 配置具备一定吸收强光能力的植物。 |
前区 |
乔、灌列植 或乔、灌木 | 从隧道洞口至远离洞口的方向,有序布设,植物高度由高到低,植株间距由密集到稀疏、由遮光到通视,总体遵循“种植间距逐渐增大、种植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则。 | |
边仰坡 | 坡脚 | 乔木 |
①洞口附近适合栽植大冠径、枝叶茂密、遮光性强的高大乔木; ②边坡株距随靠近洞口方向逐渐减小。 |
坡面 | 乔、灌木、草、花卉、藤本 |
①边坡采用乔木到中灌木、矮灌木逐渐过渡的形式,增加生态多样性; ②仰坡绿化植物颜色应下深上浅,驾驶人视野范围内用反射系数较低、亮度较低的深色系植物,视野范围 之外用浅色系植物; ③采用喷播防护时,一个坡面选用灌木(或花卉)种子为2~3种; ④当坡面被喷混凝土封闭时,辅以藤本植物进行遮蔽; ⑤常春藤的亮度相对较低,对阳光的反射率最低,在气候和水文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使用该种植物对公路 隧道进行绿化,将使照度要求降低50 %。 |
洞口铭牌设计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常见形式有:交通指示牌、洞前置石或雕塑、仰坡上方分离大字、洞口上方铭牌、洞口中间铭牌。驾驶人在接近洞门时要完成对洞口铭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铭牌设计要易于辨识,设计风格结合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和稳定性等因素。基于以上考虑,从隧道命名、铭牌位置以及文字的视认性三个方面给出洞口铭牌的设计建
设计事项 | 建议 | |
---|---|---|
隧道命名 |
根据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要素确定; 同一区域内要求“一隧一名、名实相符”; 隧道名称简洁、易记,建议不超过6字。 | |
位置 |
优先选择洞口前方一定距离; 当位于洞口附近时,提高文字的视认性,使驾驶人在距离洞口较远处就能识别。 | |
视认性 | 字体 | 使用易于辨别的楷书、行楷,酌情使用行书、隶书,避免使用金文、大小篆和草书等。 |
高宽比 | 尽量使用高宽比为1:1的汉字。 | |
字号 |
依据行车速度确定字号; 加大字号,使隧道铭牌在远处能被识别。 | |
字频 | 优先使用高、中频汉字。 | |
笔画数 | 使用笔画数较少的简洁字。 | |
颜色 |
字体颜色醒目,与背景有一定对比度; 以红色、金色为主,此外还有黑色、白色等。 |
小品建筑是丰富、美化洞口环境,并具有典型景观效果的空间塑造。在造型、颜色、材质方面具有可欣赏性,借助色彩与风格的搭配,衬托周围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点睛之笔。常见类型有:壁画、雕塑、浮雕、假山置石等。
小品建筑具备信息导向作用,能为司乘人员提供诸如隧道名称、环境、导向、警告等信息。通常位于中央隔离带、端墙面以及洞口前方一定距离,驾驶人对小品建筑的感知过程不由得降低了行车速度。小品建筑在色彩和造型设计上不宜繁复,雕塑、假山置石等宜就地取材,也可运用钢筋混凝土仿造天然石材,或选择可再生、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延长小品建筑的使用寿命。
广告牌及标语的设置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容易引起驾驶人分心而造成不可忽略的交通安全事
交通标志考虑可见性和易读性,根据信息长度、字体大小、笔画粗细以及行驶速度与视认距离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设计。洞口前的交通标志尽量简单,标志出隧长、限速、警示即可。洞口立面标记对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亮色设置增加了驾驶人心理紧张感,提高驾驶注意力,以红色最佳,黄色次之,绿色和灰色等暗色系的影响不显
路面是视野范围内面积占比最大的构景元素,彩色路面的主要特征体现在路面的色彩和铺筑样式。公路隧道洞口段路面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水泥路面)和黑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各色彩对驾驶人产生的心理效应以及相应的驾驶行为特征如
类别 | 心理效应 | 驾驶行为 |
---|---|---|
![]() | 紧张、危险 | 警惕、减速 |
![]() | 明亮、警告 | 警惕、控制车速 |
![]() | 平静、指示 | 正常行驶 |
![]() | 舒适、可靠 | 正常或加速行驶 |
![]() | 安静、安全 | 正常行驶 |
![]() | 深沉、注意 | 正常行驶 |
彩色路面在隧道洞口处的常见铺筑样式分为:块状、长形、条形以及条块相接,如

图9 彩色路面铺筑样式
Fig. 9 Pattern of colored pavement
彩色路面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信号,可发挥警示和减速的诱导功能,以红色和黄色路面效果最
加入抗滑材料的彩色路面,形成彩色抗滑薄层,铺筑在隧道洞口段,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刹车距离,对避免恶劣交通事故发挥积极作
总体而言,洞门类型决定了隧道洞口景观的整体布局,不同洞门类型强调的构景元素也有所差异。
隧道名称 | 端墙形式 | 洞门装饰及肌理 | 边仰坡 | 洞口前区 | 洞口铭牌 | 诱导系统 |
---|---|---|---|---|---|---|
巴独隧道 ( | 台阶 | 青山壁画 | 乔、灌木 | - | 洞口上方绿色字体 | 黄色路面,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护栏上设有反光片 |
东山隧道 ( | 直线 | 灰色壁画,城墙造型 | 洞口上方红底黄色字体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
巴勒根达板隧道 ( | 直线 | 灰白色贴面 | 草本 | 草本种植 | 洞口上方金色字体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防护栏颜色为红白相接 |
石地坪1号隧道 ( | 台阶+翼墙式 | 浅灰色贴面,端墙顶部红色装饰 | 草本 | 草本种植 | 洞口上方黑底黄色字体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秦岭二号隧道 ( | 曲线 | 浅灰色贴面 | 乔、灌木 | 灌列植、草、花 | 洞间红色分离大字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南腊隧道 ( | 直线 | 浅黄色壁画,端墙顶部体现傣族建筑文化 | 乔木 | 灌、草、花结合,乔木点缀 | 洞间红色字体 | 红色条形彩色路面,洞口立面标记拱部为蓝白相间图案,两侧边墙为黄黑反光膜 |
板仑隧道 ( | 直线 |
蓝色壁画 复合水泥浮雕 | 灌列植与草本种植 | 位于洞口上方采用人造砂岩设置红色字体 | 洞门上方标语牌,红色长形彩色路面,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 | |
雁门关隧道 ( | 柱式 | 灰白色贴面,城墙造型 | 仰坡采用艺术装饰 | 灌列植与草本种植 | 洞间红色字体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二郎山隧道 | 城堡式 | 灰色贴面,端墙顶部体现藏族建筑文化 | 乔木 | 灌木与草本种植 | 洞间黄色字体 | 红色块状彩色路面、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洞前雕塑 |
秦岭终南山隧道 | 直线 | 仿石纹贴面 |
高大乔木, 颜色上浅下深 | 乔木与灌木呈密集分布 | 洞间红色字体 | 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 |
隧道名称 | 立体形状 | 边仰坡绿化 | 洞口前区绿化 | 洞口铭牌 | 引导系统 |
---|---|---|---|---|---|
新疆赛里木湖隧道 ( | 削竹式 | 草本恢复 | 洞间白色字体 | 红色长形彩色路面、洞口立面标记为黄色 | |
乌鞘岭四号隧道 ( | 喇叭口式 | 保持原有生态 | 草本 | 洞间白底绿色字体 | 设置信号灯 |
蝴蝶兰隧道 ( | 环框式 | 乔木、灌木 | 灌列植 | 洞口前方置石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龙岗隧道 | 削竹式 | 草本为主,乔、灌木点缀 | 乔木、草本 |
洞口前方置石、 交通指示牌 | 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设置信号灯 |
野象谷隧道 | 环框式 | 乔木、灌木 | 乔木、草本 | 铭牌与雕塑结合 | 洞口环框灰色贴面,傣族公主帽形状洞门造型 |
那圩隧道 | 削竹式 | 藤本、灌木 | 灌木、草本组合,乔木点缀 | 洞前铭石 | 洞口立面标记采用黄黑反光膜 |
包家山隧道 | 削竹式 | 乔木、灌木 | 灌木、草本、花卉 | 仰坡红色分离大字、洞口前方置石 | 洞口立面标记为白色 |
青岛胶州湾隧道 | 削竹式 | 乔木、灌木 | 灌木、草本、花卉 | 仰坡红色分离大字 | 洞口立面标记为条纹肌理 |
综合以上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墙式洞门强调洞门外观,借助端墙形式及洞门装饰的整体表现,体现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设计师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意图,实现人造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突出式洞门将洞口结构作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建筑,通过洞口绿化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是目前公路隧道洞门设计的主流;特殊式洞门强调洞门形式,借助建筑结构本身特点对洞口进行减光处理,调节入口处明暗过渡,缓和驾驶人高速进入洞内暗环境下的心理紧张感。
各构景元素经过细部处理和空间组合形成具有感知和意境的空间形态,达到消除疲劳、视觉适应、文化展示、地标作用和环境保护的构景效果。
隧道洞口景观是功能与情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后物化为人们生活方式的载体,个性化洞口景观设计可增加使用者的兴趣点,给人美的享受,使心情得以放松,消除疲劳。隧道洞口景观采用艺术表现手法添加趣味性和活力感,避免经过千篇一律的洞口时产生疲惫甚至晕厥反应。例如,雁门关隧道洞门(

图10 艺术装饰洞门
Fig. 10 Portal with art decoration
隧道出现的“黑洞”和“白框”效应是引起驾驶人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极易诱发不良驾驶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通常借助洞门结构和绿化对洞口进行减光处理,降低洞口内外明暗差异,符合驾驶人视觉适应需求。遮光棚式洞门(

图11 利用洞门结构减光
Fig. 11 Light reduction relying on portal structure

图12 利用洞口绿化减光
Fig. 12 Light reduction relying on entrance greening
隧道洞口是隧道工程的唯一外露构筑物,可作为展示和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赋予隧道洞口景观文化思想与内涵。

图13 文化展示
Fig. 13 Display of culture
隧道洞口常作为山川、河流、历史名迹、村寨和风景名胜区的参考地标。隧道名称通常以风景名胜或特殊景观进行命名,采用景区特色元素进行洞口装扮,这是对景区的一种无形宣传。野象谷隧道(

图14 地标作用
Fig. 14 Role of landmark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将“人为元素”融入自然环境,形成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并取得持续型生态效应,这符合公路隧道绿色发展理念(

图15 环境保护
Fig. 1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基于对隧道洞口景观现状的研究,本文从洞门外观、洞口绿化、诱导系统三个方面梳理了景观元素的构成,分析了构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研究内容,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但在目前缺乏成熟的设计方法和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公路隧道洞口景观在诸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下对洞口景观设计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
(1)驾驶人在隧道洞口段进行了较为剧烈的视觉和心理适应过程,有必要建立构景元素与驾驶人心生理状态指标之间量化关系,以此作为隧道洞口景观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评价依据。
(2)隧道洞口作为展现文化历史的窗口,赋予洞口景观思想和内涵,可以提升公路景观的文化品位,激发人们的想象,创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但是要把握文化设计尺度,讲究文化环境的有序性。
(3)公路隧道在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安全和照明装置的能源消耗,景观设计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从交通安全、照明能耗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对构景元素进行评估和设计有助于推动公路隧道的可持续发展。
(4)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兼具形式、色彩、比例搭配等具体表现和文化性、民族性等抽象内涵的双重思考。利用心理物理学,综合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觉特性,分别从环境协调性和司乘人员敏感性进行量化分析,优化构景元素设计,提高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质量。
作者贡献声明
刘佳:论文构思及撰写。
何乔:提出论文框架与论文修改。
苏恩杰:提供研究思路,论文修改。
同月苹:协助完成论文核实。
参考文献
魏中华. 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2005. [百度学术]
WEI Zhonghua. Research on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theory[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百度学术]
YE F, HE C, WANG S M, et al. Landscape design of mountain highway tunnel portals in China[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2, 29: 52. [百度学术]
关向群.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百度学术]
GUAN Xiangqun. The research of a practical method of aesthetics design in the tunnel entrance[D].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4. [百度学术]
熊光荣. 谈谈隧道洞口工程的设计问题[J]. 铁道工程学报, 1991(2): 67. [百度学术]
XIONG Guangrong.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tunnel entrance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1991(2): 67. [百度学术]
关宝树. 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百度学术]
GUAN Baoshu. Key points in tunnel designing[M].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03. [百度学术]
熊世龙. 浅议公路隧道洞门设计[J]. 公路, 1999(10): 22. [百度学术]
XIONG Shilong.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highway tunnel portal[J]. Highway, 1999(10): 22. [百度学术]
叶飞, 何川, 王士民, 等.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构造与分析[J]. 现代隧道技术, 2009, 46(2): 15. [百度学术]
YE Fei, HE Chuan, WANG Shimin, et al. On landscape design of highway tunnel portals[J].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2009, 46(2): 15. [百度学术]
贾玲利, 赵东平. 隧道洞口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8(1): 88. [百度学术]
JIA Lingli,ZHAO Dongping. A Study o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tate of tunnel entrance landscaping[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8(1): 88. [百度学术]
贾玲利, 赵东平. 隧道洞口绿色景观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09, 26(9): 154. [百度学术]
JIA Lingli,ZHAO Dongping. Study on green tunnel entrance landscape 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9, 26(9): 154. [百度学术]
黎明.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艺术设计研究[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百度学术]
LI Ming. Study on landscape art design of highway tunnel entrance[D]. Kunm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百度学术]
DUAN Y, WEI Y, SHANG T,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lor on the tunnel portal based on the drivers’ heart rate[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l.]:IOP Publishing, 2019, 688(4): 044016-044022. [百度学术]
申振武. 基于驾驶员心理的高速公路隧道口绿化研究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6. [百度学术]
SHEN Zhenwu.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virescence on driver’s psychology at freeway tunnel portal[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百度学术]
叶飞, 应凯臣, 苏恩杰, 等. 基于眼动指标的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舒适性及安全性评价[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2): 218. [百度学术]
YE Fei, YING Kaichen, SU Enjie, et al. Comfort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tunnel portal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eye movement index[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21, 49(2): 218. [百度学术]
叶飞, 苏恩杰, 梁晓明, 等. 公路隧道景观设计现状和思考[J]. 中国公路学报, 2022, 35(1): 23. [百度学术]
YE Fei, SU Enjie, LIANG Xiaoming, et al. Review and thinking on landscape design of highway tunnel[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22, 35(1): 23. [百度学术]
关向群.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3(10): 36. [百度学术]
GUAN Xiangqun. Study of landscape design at tunnel gate[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3(10): 36. [百度学术]
包逸帆, 王明年, 秦鹏程, 等. 遮阳棚对隧道进出口明暗适应的影响规律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22, 59(1): 111. [百度学术]
BAO Yifan, WANG Mingnian, QIN Pengcheng, et al. On influence of the shading shed on the driver’s light-dark adaptation at tunnel entrances and exits[J].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2022, 59(1): 111. [百度学术]
李英涛, 程国柱. 公路隧道出入口减光格栅段合理长度研究[J]. 公路工程, 2009, 34(5): 13. [百度学术]
LI Yingtao, CHENG Guozhu. Reasonable length of glare proof grille section at exit and entrance of highway tunnel[J]. Highway Engineering, 2009, 34(5): 13. [百度学术]
潘贝贝, 翁季. 公路隧道洞口减光措施的研究综述[J]. 灯与照明, 2013, 37(3): 18. [百度学术]
PAN Beibei, WENG Ji. Research review of light reduction measures applied on highway tunnel portals[J]. Light & Lighting, 2013, 37(3): 18. [百度学术]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R].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百度学术]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2012 Statistical annual report on road traffic acciden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13. [百度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 D70/2—2014[S]. 重庆: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百度学术]
Ministry of Transpo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tunnels. Section 2: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affiliated facilities:TG D70/2—2014[S]. Chongqing: 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14. [百度学术]
苑郁林. 以驾驶人的心理和生理特性探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3): 30. [百度学术]
YUAN Yulin.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mountain highway tunnel portals consider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ehaviors of a driver[J].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2014, 51(3): 30. [百度学术]
FAN Y H. Color design of urban road landscape[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S.l.]: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td, 2014, 869: 53-56. [百度学术]
陈芳, 周智海.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绿化设计[J]. 公路与汽运, 2015(3): 242. [百度学术]
CHEN Fang, ZHOU Zhihai. Greening design at the entrance of expressway tunnel[J]. Highways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2015(3): 242. [百度学术]
PEÑA-GARCÍA A, LÓPEZ J C, GRINDLAY A L. Decrease of energy demands of lighting installations in road tunnels based in the forestation of portal surroundings with climbing plants[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5, 46:111. [百度学术]
GARCÍA-TRENAS T, LÓPEZ J C, PEÑA-GARCÍA A. Proposal to forest Alpine tunnels surroundings to enhance energy savings from the lighting installations. Towards a standard procedure[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8, 78: 1. [百度学术]
SISIOPIKU V, HESTER D, GAN A, et al. Digital roadside advertising and traffic safety[C]// ATINER’s Conference Paper Series. Athens,Greece:Athens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3:10-18. [百度学术]
IZADPANAH P, OMRANI R, KOO S, et al. Effect of static electronic advertising signs on road safety: An experimental case study[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14, 28: S33. [百度学术]
WALLACE B. External-to-vehicle driver distraction[M]. Edinburgh: Scottish Executive Social Research, 2003. [百度学术]
DECKER J S, STANNARD S J, MCMANUS B, et al. The impact of billboards on driver visual behavio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 2015, 16(3): 234. [百度学术]
CHEN F, YANG Y. Influence of tunnel entrance environment on driver’s vision and physiology in mountainous expressway[C] //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l.]:IOP Publishing, 2019, 295(4): 042138-042143. [百度学术]
陶盼盼, 尚婷, 张恒.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色彩对驾驶员心率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 15(14): 219. [百度学术]
TAO Panpan,SHANG Ting,ZHANG Heng. Impact of the landscape color on expressway tunnel portal on driver heart rate[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5,15 (14): 219. [百度学术]
杜志刚, 徐弯弯, 向一鸣. 基于视线诱导的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 31(4): 122. [百度学术]
DU Zhigang, XU Wanwan, XIANG Yiming. Research on light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framework of highway tunnel based on visual guidance[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18, 31(4): 122. [百度学术]
卓曦, 唐璐璐, 王家主, 等. 彩色路面环境下隧道视觉诱导性评价[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7(3): 417. [百度学术]
ZHUO Xi, TANG Lulu, WANG Jiazhu, et al. Visual inductivity evaluation for tunnels with colored pavements[J].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7(3): 417. [百度学术]
袁景玉, 刘晓健, 姚胜, 等. 基于眼动特征的高速公路彩色路面安全性[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 20(34): 14278. [百度学术]
YUAN Jingyu, LIU Xiaojian, YAO Sheng, et al. Highway safety of color pavement based on ey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20,20(34): 14278. [百度学术]
袁景玉, 刘晓健, 姚胜, 等.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彩色路面视觉特征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9): 60. [百度学术]
YUAN Jingyu, LIU Xiaojian, YAO Sheng, et al. Visual characteristic of colored pavement at entrance and exit of expressway tunnel[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21, 40(9): 60.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