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某乘用车发动机罩为例,建立聚双环戊二烯(PDCPD)发动机罩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流程,实现结构设计轻量化。试验测得PDCPD的材料属性数据,应用等刚度等强度计算-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多目标参数优化的设计流程,实现多种工况下的结构优化设计。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钢制发动机罩,应用此方法流程设计的PDCPD发动机罩能够获得较显著的力学性能提升,同时轻量化效果明显。
汽车轻量化是世界汽车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采用轻质材料是实现轻量化的重要手段。聚双环戊二烯(PDCPD)是一种高性能的热固性塑料,属于环境友好型绿色高分子聚合物。PDCPD材料因具有密度小、高抗冲击性能、高耐热性能等优点,得以应用在车身覆盖件结构上。Camboa A.等人以钢、铝为发动机罩外板材料,PDCPD为内板材料,对比分析不同厚度组合钢铝外板后,得到了符合刚度和轻量化要求的最佳发动机罩结
从现有文献来看,PDCPD材料可以实现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并达到轻量化的目的。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在产品试验和仿真结果基础上的结构改进,未见基于PDCPD材料属性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流程。结构优化设计是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若是将结构优化与PDCPD材料相结合,共同应用到车身结构覆盖件的研究中,能在发挥PDCPD材料优点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轻量化与结构性能提升。
结合PDCPD独特的材料物理属性,本文综合应用结构优化方法针对某轿车发动机罩进行轻量化设计。首先在锁闩工况、正弯工况、侧弯工况和扭转工况这四种常用工况下,对原始钢制发动机罩进行性能分析,基于PDCPD力学性能试验获得的参数,通过等刚度等强度计算设计出基本符合性能要求的PDCPD发动机罩,再通过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多目标参数优化的设计流程,实现PDCPD发动机罩的结构优化。最后对原始钢制发动机罩与优化后PDCPD发动机罩进行性能对比分析,验证了结构优化方法应用于PDCPD车身结构覆盖件的可行性。
对某轿车钢制发动机罩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其主要组成零件如下:外板、内板、铰链、盖锁、铰链加强板和盖锁加强板。盖锁采用六面体单元,其他零件采用四边形壳单元,使用三角形壳单元进行必要过渡,各零件之间通过网格节点建立刚性连接。有限元模型如

图1 钢制发动机罩总成模型
Fig.1 Steel hood assembly model
零件 | 材料 | 密度/( t·m | 弹性模量/GPa | 泊松比 | 屈服应力/MPa | 初始厚度/mm |
---|---|---|---|---|---|---|
外板 | DC03 |
7.85×1 | 194 | 0.24 | 170.72 | 0.6 |
内板 | DC03 |
7.85×1 | 194 | 0.24 | 170.72 | 0.7 |
铰链 | SAPH440 |
7.85×1 | 210 | 0.29 | 261.49 | 3.0 |
盖锁 | D180H |
7.85×1 | 201 | 0.27 | 221.70 | - |
铰链加强板 | DC01 |
7.85×1 | 201 | 0.24 | 174.00 | 1.4 |
盖锁加强板 | DC01 |
7.85×1 | 201 | 0.24 | 174.00 | 0.8 |
项目/单位 | 工况 | 数值 |
---|---|---|
弯曲刚度/ (N·m | 锁闩工况 | 109.45 |
正弯工况 | 110.09 | |
侧弯工况 | 166.67 | |
扭转刚度/ (N·mm·ra | 扭转工况 |
7.18×1 |
固有频率/Hz | 1阶 | 43.28 |
2阶 | 47.61 | |
3阶 | 54.53 | |
质量/kg | - | 8.56 |
考虑到PDCPD作为高分子聚合物,其性能受催化剂与制备工艺影
根据国家标准《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GB/T 1040.1-2018)以及《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9341-2008),分别制备PDCPD标准拉伸、弯曲试样,并进行标准拉伸与弯曲试验。获得PDCPD部分力学性能参数如
项目 | 数值 | |
---|---|---|
拉伸试验 | 弹性模量/GPa | 2.0 |
抗拉强度/MPa | 55.49 | |
弯曲试验 | 峰值载荷/N | 135 |
最大应力/MPa | 81.0 |
考虑到PDCPD发动机罩内外板可以分别通过反应注射成型技术(RIM)一次成型,再粘接而
参考文献[
(1) |
(2) |
式中:与分别为材料替换前与替换后质量;与分别为原始材料密度与替换材料密度,分别为与;与分别为原始材料弹性模量与替换材料弹性模量,即194与2,与分别为原始材料屈服强度与替换材料屈服强度,即170.72与55.49。
根据式(1)~
项目 | 厚度比(t2/t1) | 质量比(m2/m1) |
---|---|---|
弯曲刚度 | 4.59 | 0.60 |
强度 | 2.38 | 0.31 |
结合
零件 | 材料 | 密度/( t·m | 弹性模量/GPa | 泊松比 | 屈服应力/MPa | 初始厚度/mm |
---|---|---|---|---|---|---|
外板 | PDCPD |
1.037.85×1 | 2 | 0.39 | 55.49 | 2.8 |
内板 | PDCPD |
1.037.85×1 | 2 | 0.39 | 55.49 | 3.2 |
内板铰链加强区域 | PDCPD |
1.037.85×1 | 2 | 0.39 | 55.49 | 10.0 |
内板盖锁加强区域 | PDCPD |
1.037.85×1 | 2 | 0.39 | 55.49 | 7.0 |
铰链 | SAPH440 |
7.857.85×1 | 210 | 0.29 | 261.49 | 3.0 |
盖锁 | D180H |
7.857.85×1 | 201 | 0.27 | 221.70 | - |

图2 V1-PDCPD发动机罩内板
Fig.2 V1-PDCPD bonnet inner panel
作为发动机保护和碰撞时行人保护的重要覆盖件,使用PDCPD材料替换钢材后发动机罩静刚度应有所上升。此外,对于固有频率,发动机罩最近的激励源为发动机,轿车发动机激振频率约为24~26Hz,为保证发动机罩的使用可靠性,一般要求错开载荷激振频率2Hz以上,故发动机罩低阶固有频率应高于28H
零件 | 厚度/mm |
---|---|
外板 | 4.5 |
内板 | 6.5 |
内板铰链加强区域 | 13.0 |
内板盖锁加强区域 | 7.0 |
内板中央加强区域 | 7.0 |
铰链 | 3.0 |
盖锁 | - |
项目 | 弯曲刚度/( N·m | 扭转刚度/( N·mm·ra | 频率/Hz | 质量/kg | ||||
---|---|---|---|---|---|---|---|---|
工况 | 锁闩工况 | 正弯工况 | 侧弯工况 | 扭转工况 | 1阶 | 2阶 | 3阶 | - |
原始发动机罩 | 109.45 | 110.09 | 166.67 |
7.18×1 | 43.28 | 47.61 | 54.53 | 8.56 |
V1-PDCPD发动机罩 | 53.79 | 47.62 | 120.22 |
3.77×1 | 26.70 | 27.88 | 42.90 | 5.96 |
V2-PDCPD发动机罩 | 124.29 | 90.23 | 144.74 |
7.97×1 | 31.09 | 32.21 | 56.25 | 9.15 |
对比/% | 13.6 | -18.0 | -13.2 | 11.0 | -28.2 | -32.3 | 3.2 | -6.9 |

图3 V2-PDCPD发动机罩内板结构
Fig.3 V2-PDCPD bonnet inner panel
由
考虑到发动机罩内外板结构功能不同,后续优化设计将以内板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发动机罩总成进行性能评价。在概念设计阶段,拓扑优化能够求得最佳材料分布与传力途径,形貌优化能够在维持结构拓扑关系不变的条件下求出最优加强肋分布。参数优化即尺寸优化,应用于详细设计阶段,是指对尺寸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轻量化的方
为同时满足多个工况下的要求,采用包括多个工况下的刚度以及模态工况下的固有频率在内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由折衷规划法结合平均频率法得到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如下:
式中:为单元密度;为所占权重;为第k个工况所占权重;为第k个工况柔度函数;为平均频率;、分别为第k个工况柔度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锁闩工况下其值分别为1 053、165 ;正弯工况下分别为371 、64 ;侧弯工况下分别为116 、31 ;扭转工况下分别为575 、100 。是优化后平均频率函数的最大值,为36.62、是优化后平均频率函数的最小值,为20.30。
通过几何平均法求解权重向量,得到4个工况所占权重,分别为0.31,0.11,0.13,0.13;模态工况所占权重为0.32,其中1、2、3阶频率所占权重分别为0.16,0.10,0.06。以单元密度作为设计变量;各工况下最大位移点的位移小于原结构的位移为约束条件;各工况下柔度最小、频率最大为组合优化目标函数,对前文设计的V2-PDCPD发动机罩内板区域材料分布进行拓扑分析,得到V3-PDCPD发动机罩内板,如

图4 拓扑优化结果
Fig.4 Results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以V3-PDCPD发动机罩为设计模型,将内板所有区域定义为设计区域,定义好起筋角度与最大高度后进行形貌优化分析,由分析结果可得设计区域内节点扰动明显,存在明显的利于提升结构力学性能的凸起结构,以此为依据对结构进行改进,得到V4-PDCPD发动机罩内板。形貌分析结果以及V4发动机罩内板结构如

图5 形貌优化结果
Fig.5 Results of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对发动机罩进行多目标优化时,由于内板已分为较多区域,为降低计算成本,得到理想的优化结果,首先对各区域板厚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区域板厚对发动机罩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输出V4-PDCPD发动机罩有限元模型到ABAQUS中,重新定义材料和属性、边界条件和施加载荷。重新划分后的内板区域如

图6 内板区域划分
Fig.6 Inner panel area division
零件 | 编号 | 基础厚度/mm | 下限/mm | 上限/mm |
---|---|---|---|---|
外板 | A | 4.5 | 3.5 | 10.0 |
内板凸起区域 | B | 6.5 | 4.5 | 10.0 |
内板非凸起区域 | C | 6.5 | 4.0 | 10.0 |
内板中央加强区域 | D | 7.0 | 6.0 | 10.0 |
内板铰链加强区域 | E | 13 | 11.0 | 14.0 |
内板盖锁加强区域 | F | 7.0 | 6.0 | 10.0 |
铰链加强区域 | G | 3.0 | 2.0 | 4.0 |
经过Isight数据处理得到各因子板厚灵敏度结果,

图7 各零件厚度对各响应的贡献率
Fig.7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component thickness to each response

图8 各零件厚度对各响应的主效应
Fig.8 The main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thickness on each response
由
对于前3阶固有频率,各因子贡献度大小排序分别为:C>B>A>D>G>E>F、C>B>D>A>G>E>F、C>A>B>D>G>F>E,C因子即内板非凸起区域的厚度改变对前3阶固有频率影响最大,其余B、A、D因子即内板凸起区域、外板与内板中央加强区域影响也较大,随着这些区域厚度增加前3阶固有频率也增加;对于发动机罩质量,各因子贡献度大小排序分别为A>C>B>D>G>E>F,A因子即外板厚度改变对质量影响最大,其余C、B、D即内板非凸起区域、内板凸起区域与内板中央加强区域影响也较大,随着这些区域厚度增加发动机罩质量上升。
结合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发动机罩的力学性能和轻量化效果,为减少优化变量提高优化效率,提高近似模型的拟合程度,选取外板、内板凸起区域、内板非凸起区域、内板中央加强区域和铰链厚度作为最后的优化变量。
首先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近似模型。分别使用1、2、3、4阶多项式建立响应面模型中的多项式函数,在进行拟合精度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后,选定使用4阶多项式拟合响应面模型。NSGA-Ⅱ是常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之一,具有探索性能好、求解速度快的优
设置外板、内板凸起区域、内板非凸起区域、内板中央加强区域和铰链厚度的板厚为输入变量,各工况下的最大位移小于V4-PDCPD发动机罩相应位移、前三阶固有频率大于V4-PDCPD发动机罩相应频率为约束条件,发动机罩整体质量最小、前三阶固有频率最大、静刚度分析中各工况下的最大位移最小为目标。设置种群40,代数200,交叉率0.9,共计8 000次迭代计算。结合加工工艺要求,经过近似模型的分析计算,确定优化后零件及内板各区域板厚为:外板3.5mm、内板凸起区域5.0mm、内板非凸起区域7.0mm、内板中央加强区域8.5mm、铰链厚度4.0mm。
将优化得到的各零件和内板各区域板厚输入到V4-PDCPD发动机罩总成模型中得到V5-PDCPD发动机罩总成模型。
对发动机罩总成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V5-PDCPD发动机罩与原始钢制发动机罩以及优化过程中各级PDCPD发动机罩性能对比如
项目 | 弯曲刚度/(N·m | 扭转刚度/( N·mm·ra | 频率/Hz | 质量/kg | ||||
---|---|---|---|---|---|---|---|---|
工况 | 锁闩工况 | 正弯工况 | 侧弯工况 | 扭转工况 | 1阶 | 2阶 | 3阶 | - |
钢制发动机罩 | 109.45 | 110.09 | 166.67 |
7.18×1 | 43.28 | 47.61 | 54.53 | 8.56 |
V3-PDCPD发动机罩 | 130.95 | 92.31 | 145.70 |
8.59×1 | 31.67 | 32.02 | 57.20 | 8.59 |
V4-PDCPD发动机罩 | 167.94 | 108.11 | 151.72 |
9.82×1 | 33.90 | 34.12 | 58.75 | 8.73 |
V5-PDCPD发动机罩 | 171.88 | 118.81 | 226.80 |
1.05×1 | 32.10 | 33.40 | 54.70 | 7.88 |
由表中数据可得,在经过针对材料分布的拓扑优化、针对加强筋结构的形貌优化以及针对零件板厚的多目标参数优化后,V5-PDCPD发动机罩与原始钢制发动机罩相比,减重7.94%,在锁闩工况,正弯工况,侧弯工况下,其弯曲刚度分别提升57.04%,7.92%,36.08%;在扭转工况下,其扭转刚度提升46.24%;而前2阶固有频率分别降低25.83%,29.85%,第3阶固有频率略微提高,为0.31%,但均高于28Hz,仍满足避开共振区间的要求。
(1)通过对PDCPD的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部分材料参数,采用等刚度等强度计算—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多目标参数优化的改进设计方法与流程,实现某发动机罩总成结构的优化提升。
(2)优化后的PDCPD发动机罩在多种工况下的各项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并实现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3)优化结果充分证明了PDCPD应用于车身覆盖件的优势,采用的车身覆盖件结构优化方法与流程,同样适用于其他PDCPD车身覆盖件的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参考意义。
作者贡献声明
陈 鑫:指导论文写作,修改论文;
唐 悦:辅助分析,写作论文;
徐 浩:进行仿真分析;
刘伟哲:设计、指导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CAMBOA A, RIBEIRO B, VAZ M, et al. An adhesive bonded polymer-metal hybrid hood development: design engineering and prototyping[C]// SAE World Congress & Exhibition. [S.l.]:SAE,2016:350-361. [百度学术]
孙晓林,陈晶,聂琪林,等.商用车PDCPD顶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16):66. [百度学术]
SUN Xiaolin, CHEN Jing, NIE Qilin. et al.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vehicle PDCPD roof development[J]. Automobile Applied Technology,2020,45(16):66. [百度学术]
张瑞俊,张锦宙,李建衡.某车型PDCPD导流罩开发研究[J].时代汽车,2022(3):153. [百度学术]
ZHANG Ruijun, ZHANG Jinzhou, LI Jianheng.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PDCPD shroud of a vehicle[J]. Auto Time. 2022(3):153. [百度学术]
谭明锋, 米晨雷, 林博,等. PDCPD高抗冲塑料发动机机罩的开发与应用[J]. 工程机械, 2016,47(11):43. [百度学术]
TANG Mingfeng, MI Chenlei, LIN Bo,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DCPD high impact plastic engine cover[J].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2016,47(11):43. [百度学术]
SUN Qili, MA Song, GE Z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uring behavior of high-stress solid propellant binder based on Polydicyclopentadiene[J]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2017,29(8): 931. [百度学术]
陈博.国内外复合材料工艺设备发展述评之六——模压成型[J].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DOI:10.19936/j.cnki.2096-8000.20211128.032. [百度学术]
CHEN Bo.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process equi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 compression molding[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1:DOI:10.19936/j.cnki.2096-8000.20211128.032. [百度学术]
李云豪,付英智,高莉研,等. 铝合金发动机盖设计分析[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S.l.]: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9:112-115. [百度学术]
LI Yunhao, FU Yingzhi, GAO Liya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uminum alloy hood[C]// Proceedings of 2019 China SAE Congress (2).[S.l.]:SAE,2019:112-115. [百度学术]
石琴,卢利平.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发动机罩拓扑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6):31. [百度学术]
SHI Qin, LU Liping. Study on fem-based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ngine hood[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2009(6):31. [百度学术]
李光霁,刘新玲.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J].材料科学与工艺,2020,28(5):47. [百度学术]
LI Guangji, LIU Xinling. Literature review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lightweight technology[J]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28(5):47. [百度学术]
GOLDBERG D.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M]. New York: Addison-Wesley, 1989.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