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1(1):1-6.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1 CSTR:
摘要:基于型钢混凝土(SRC)构件实际受力机制,引入主从约束方法推导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子结构单元模型,解决了徐变效应下钢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问题.采用有效模量法(AEMM)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徐变计算理论,以Visual C++和ObjectARX为工具研发了高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过程分析软件(SRCCM),并与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软件的正确性.算例表明:采用主从约束方法的子结构单元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型钢混凝土构件实际受力机制,基于该模型所编制的高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过程分析模拟软件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2013, 41(1):7-10.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2 CSTR:
摘要:采用MTS 815.04岩石力学试验机对混凝土单轴受压动力本构关系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考虑五种不同加载速度,在位移和应变率双重控制下,得到动力加载条件下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根据试件的破坏特点,讨论动力加载与静载条件下试件破坏形态的区别,分析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的应变率效应,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结果揭示了混凝土在单轴受压条件下动力加载全过程的非线性性能,为正确理解混凝土在动力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2013, 41(1):11-1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3 CSTR:
摘要:进行了149个冷弯薄壁型钢螺钉连接试件的抗剪性能试验,主要考察螺钉端距、间距、排列方式以及螺钉数目、连接板件材料等因素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了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对壁厚1.5 mm以下薄钢板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针对规范GB 50018—2002对螺钉连接斜拔承压破坏抗剪承载力计算的规定,提出了考虑群效应的螺钉连接抗剪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基于对钢板净截面拉断破坏时净截面的平均应力水平分析,给出了相应的验算公式.最后,参考澳洲规范AS/NZS 4600∶2005,提出了避免发生螺钉剪断破坏的方法.
2013, 41(1):20-26.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4 CSTR:
摘要:基于Love曲杆理论,考虑钢丝间的接触力、摩擦力和泊松效应对钢丝螺旋半径的影响,建立静力拉伸荷载下半平行钢丝索的对称断丝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和参数分析研究断丝后索体内钢丝拉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钢丝间摩擦系数、断丝径向位置对钢丝拉力分布影响最大.
2013, 41(1):27-3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5 CSTR:
摘要:对一低坡度的低矮房屋进行刚性模型测压试验,首先对其屋面的偏度分布进行了分析,进而利用概率图相关系数(PPCC)方法,对不同区域的测点风压系数时程和面积平均后的风压系数时程概率分布用Gamma分布、广义极值(GEV)分布及对数正态(Lognorm)分布进行拟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屋面在斜风向下各区域的偏度差别较大,其锥形涡的涡轴上偏度较小,小于0.50,而两翼偏度均大于1.50,最大的已超过3.00;偏度较小(小于0.80)的时程与对数正态分布吻合得最好,偏度较大(大于0.80)的时程与广义极值分布吻合得最好;随着偏度的增大(达到1.50以后),这三种分布和原始时程的概率分布误差越来越大;面积平均后的时程偏度都在0.50~1.50,和三种分布吻合得都很好.
2013, 41(1):33-38.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6 CSTR:
摘要:在典型亚临界雷诺数下,运用基于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的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均匀来流作用下的圆柱体绕流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基于时间积分的平均积分分量,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尾流区的流场结构,并给出了平均流场以及湍流流场的流场特征.此外,解释了数值结果与早期试验结果间存在微小差异的原因,同时指出回转长度是尾流结构特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
2013, 41(1):39-4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7 CSTR:
摘要:“5.12”汶川8级大地震,摧毁了村镇大批建筑物,造成了大批的人员伤亡,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在汶川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结合野外次生地质灾害和现场房屋震害的详细调研,从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入手,分析了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汶川地震中村镇房屋建筑和地基的主要破坏模式;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念提出了基于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基础分类的地震震害预防和缓解措施;同时从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提出乡镇和城区分型而治、分区预防的系统构想.
2013, 41(1):48-5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8 CSTR:
摘要: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原理和方法建立街区尺度点源泄漏扩散的数值模型,并经风洞试验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对街区建筑物扰动和两种来流风速(1.5 m?s-1,3.0 m?s-1)下近地面气云扩散过程及特性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给定合适的计算参数,基于RNG k—ε模型和SIMPLE算法能够有效模拟复杂障碍物条件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过程;近地面气云扩散受道路、建筑物布局和来流风速的影响明显,建筑物周围测点浓度同该处源距、方位、高度以及风向偏离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较大的来流风速加快气云水平输送,同时有利于浓度的稀释;泄漏停止后建筑物密集区间浓度稀释相对滞缓,可能对人群健康构成威胁.
2013, 41(1):53-5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09 CSTR:
摘要:基于复杂网络模体和超家族辨识方法,辨析国家关键交通网络的基元结构特性和系综特征.研究表明交通网络模体应表述为受到成本、技术和空间约束下,适应网络功能设计和建设,预先明确的、非随机的特定结构形式.阐述了交通地理网和服务网的4节点子图浓度分布的异同,进一步基于4节点子图比剖面阐明了关键交通网络的家族分类和属性特征.
2013, 41(1):60-6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0 CSTR:
摘要:提出BP神经网络融合模型.该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初始数据产生模块、BP神经网络数据融合模块、融合结果分析模块.选择四个参数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变量,其中路段交通流密度和交通量由线圈数据提供,而行程时间估计值与浮动车样本量由浮动车数据提供,并且给出选择这四个参数的依据与原因.最后选择杭州市的一条主干道作为目标路段,采集该路段上的406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准确度评价的相对误差仅为4.86%.
2013, 41(1):66-71.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1 CSTR:
摘要:基于左转交通流的路径分析,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流量守恒、绿灯最大最小时间、饱和度和周期时长等.考虑不同左转相位设置模式,建立了相邻交叉口间通行能力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能力差最小为目标,提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两个实际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数据,采用车均延误和最大通过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交叉口现有方案、Synchro优化方案和本文模型优化方案的信号控制效益.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的相位方案,能降低各交叉口间的通行能力差值,并有效降低交叉口群的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群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2013, 41(1):72-7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2 CSTR:
摘要:将降雨过程数值化并对雨水入渗的物理过程进行划分;选定雨水吸附率、渗透速度、空隙率/连通空隙率、结构层厚度等路面材料参数以及降雨重现期和历时等降雨参数,基于气象学和水力学理论建立透水沥青路面的储水渗透模型,提出相应的功能设计目标,并对透水路面的效能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针对不同地域的气象和降雨特点对透水路面的储水、渗透功能进行预估和评价;透水沥青路面最大储水量出现时间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发生时间;当透水路面结构不满足该降雨条件下的储水和渗透功能要求时,可以增大路面储水结构层的厚度,或者在路面结构中铺设纵向排水管道.
2013, 41(1):78-8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3 CSTR:
摘要:利用二维傅里叶变换(FFT)消除刻槽,并通过同态滤波增强裂缝对比度;采用自适应方向的LoG算法在空域中增强裂缝;使用Otsu法,对全局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利用方格法提取裂缝片段;在此基础上,使用曲线累加变向法计算目标光滑程度,实现“沥青拉丝”的剔除.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2013, 41(1):83-88.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4 CSTR:
摘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揭示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特征;在力学响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路面结构破坏模式与设计状态,并提出了控制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的指标与标准.从设计状态、设计指标、设计标准、设计流程和设计步骤等方面,系统建立了基于不协调变形控制的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设计方法,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设计思路、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2013, 41(1):89-94.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5 CSTR:
摘要: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混凝土桥型桥面铺装在实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进行系统的力学分析,确定不同桥型的临界荷位.从抗剪角度提出进行铺装结构设计时可采用的力学控制指标、桥面铺装层混合料抗剪参数标准以及桥面铺装设计流程,并给出桥面铺装结构组合设计原则或建议.基于此,从铺装层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角度提出了七种桥面铺装层结构或材料组合方案,并在申嘉湖高速公路四个混凝土桥梁上铺筑试验段.从目前观测结果看,所有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2013, 41(1):95-100.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6 CSTR:
摘要:分析软土地区46个地铁车站与隧道连接处、34个联络通道两端线路处以及4个U型槽与隧道连接处运营约10年后线路的长期沉降观测数据.结果表明:约70%的地铁车站与隧道连接处车站沉降少,且出站一侧沉降槽的深度与宽度大于进站一侧;联络通道旁线路产生了不均匀沉降的约占80%,其中约90%为沉降槽;U型槽与隧道连接处的差异沉降很小.
2013, 41(1):101-10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7 CSTR:
摘要:引入可变模糊理论中的相对差异函数,建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模型.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影响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熵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相对差异函数安全评价模型.利用相对差异函数评价模型对隧道群交通安全等级进行判别,得出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浙江省某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隧道群安全改善对策,并将该方法与其他交通安全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评价应用中有较好的实用性.
2013, 41(1):106-10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8 CSTR:
摘要:采用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嘧啶, 探讨高铁酸钾投加量和反应液pH值对磺胺嘧啶去除效果的影响, 并利用LCHESIMSMS分析高铁酸钾氧化磺胺嘧啶的降解机理. 结果表明: 高铁酸钾对磺胺嘧啶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当反应液pH值为7.0且高铁酸钾投加量为0.100 0 mmol?L-1时, 反应10 min后0.02 mmol?L-1的磺胺嘧啶去除率达到86.2%, 而反应液TOC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 在试验条件范围内, 随着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 磺胺嘧啶的去除率提高; 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 磺胺嘧啶反应速率及去除率明显高于碱性条件; LCHESIMSMS产物检测发现大部分的磺胺嘧啶仅转化为大分子产物, 未得到彻底矿化, 这与TOC浓度检测结果一致.
2013, 41(1):110-11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9 CSTR:
摘要:采用内电解预处理,研究组合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A/O2下污染物转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况条件下,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和酚质量浓度分别为2 500 mg?L-1和320.0 mg?L-1 时,最终出水COD低于150 mg?L-1,酚质量浓度小于0.1 mg?L-1.气质联仪(GCMS)分析表明:内电解预处理可降解杂环化合物、降低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UASB能有效地将焦化废水中的多支链酚类转化为结构相对简单的酚类,对喹啉类化合物有较高的去除率;经过缺氧和接触氧化处理后,出水有机物种类大量减少.
2013, 41(1):116-120.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0 CSTR:
摘要:利用负梯度法研究供水管网突发污染事故时污染源识别问题.首先针对供水管网的污染源识别问题构建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然后用EPANET作为内嵌的水质模拟计算引擎,沿着目标函数的负梯度方向进行问题的最优解搜索,并针对管网算例,对污染源侵入时间、地点和侵入过程进行计算求解.分析差分步长、梯度求解方法等因素对问题求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水质模拟的差分法求解梯度向量并以水质公差作为差分步长,具有最好的求解效果.
2013, 41(1):121-12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1 CSTR:
摘要:从保证冲击损失计算精度的角度出发,推导了一维束流理论性能预测模型中各参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的等效表达式.从CFD分析结果中提取各叶轮的损失功率,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各损失项的损失系数,进而得到液力损失的构成情况,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依据.运用得到的等效参数与各项损失系数修正一维束流理论性能预测模型,修正后的等效参数性能预测模型的泵轮转矩系数与CFD分析最大偏差减小至3.2%以内.改变液力变矩器的叶形参数,使失速时泵轮转矩系数提高6.9%,最高效率降低2.5%.分别使用等效参数性能预测模型与CFD分析重新计算,等效参数性能预测模型的泵轮转矩系数与CFD计算结果偏差在7.3%以内,仍然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2013, 41(1):128-134.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2 CSTR:
摘要:提出了以文丘里管引射器为循环装置的供应系统.以索科洛夫的引射器设计方法为基础,针对某高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对引射器进行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增大引射器出口压力和引射流体压力可使引射系数得到提高;工作流体压力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随引射器出口所处工况的变化而变化.
2013, 41(1):135-141.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3 CSTR:
摘要:在分析基路径覆盖测试技术及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被测程序及其程序图为依据,通过对变量依赖、非关联路径等的定义,推导出有效路径数量公式VE,进而提出了一种解决无效路径问题的算法模型.通过对算法模型的理论推导和验证,证明该算法模型是有效的.
2013, 41(1):142-14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4 CSTR:
摘要:为消除基于深度图像绘制(DIBR)技术生成目标图像时可能出现的“褶皱”现象,提出了一种通过视图判定来确定参考图像像素点扫描顺序的方法.首先设定极点的z坐标为一个无穷小量,然后由该极点的齐次坐标得出绘制左、右视图时参考图像像素点的扫描顺序.该方法只需判断目标图像是左视图还是右视图,便可确定参考图像像素点的扫描顺序.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消除褶皱现象,且复杂度比Zbuffer算法小,适用于虚拟视点水平移动时的虚拟视图绘制.
2013, 41(1):148-154.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5 CSTR:
摘要:用第一性原理、全电子、从头计算方法构造了水溶液对缬氨酸(Val)电子结构的等效势.首先用自由团簇计算法得到能量最低时水分子与缬氨酸的相对空间位形,然后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SCCE)方法计算缬氨酸在水分子势下的电子结构,最后用偶极子势代替水分子势.结果表明:由于水溶液的存在,缬氨酸费米面下八个能级每个能级平均上升了约0.775 5 eV;水溶液对缬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可以很好地被偶极子势模拟.因此,所得的偶极子势可以直接运用到水溶液中蛋白质电子结构的计算中.
2013, 41(1):15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26 CSTR:
摘要:从纳什、均衡的角度出发,考虑图论中的稳定匹配问题,发现稳定匹配可以用纳什均衡理论进行直观解释.对GS算法进行编程和运用,并且列举一个匹配问题,运用Matlab编程求解最优稳定匹配.最后考虑的着色和最短路径问题也都蕴含纳什均衡的思想.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344 E-mail:zrxb@tongji.edu.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