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1(2):159-16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1
摘要:基于三榀厚度小于2mm、屈服强度550MPa的高强超薄壁冷弯型钢屋架模型结构的承载力试验,观测了这类低层住宅建筑常用屋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得到了其极限承载能力。同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屋架结构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进行了屋架结构非线性稳定分析,得到了与承载力试验结果相一致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屋架结构内力分析的合理计算模式,并结合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设计规范的规定,提出了屋架构件的建议设计方法,并对屋架的屋脊节点板构造提出了合理的局部加强改进方案。
2013, 41(2):166-17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2
摘要:对5根采用玄武岩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短柱和1根对比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表明,玄武岩纤维布环向包裹加固能显著改变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相同工况下,玄武岩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性能与碳纤维布加固的短柱相近。玄武岩纤维布因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抗震加固领域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3, 41(2):173-178.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3
摘要: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叠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的增加,预加力的影响变小。对于20m和32m跨度的预应力桥梁来说,竖向基频分别升高5.3%和6.3%,而第5阶竖向频率升高只有1%左右;②在地表波作用下预应力梁跨中截面弯矩减小约30%和25%,预加力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③竖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贡献可以忽略;④7度设防烈度下,在预应力桥梁跨中截面弯矩的荷载组合效应中,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所占比例分别达24.56%和26.15%,8度设防烈度时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和41.46%,说明在这类预应力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2013, 41(2):179-185.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4
摘要:从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出发,将斜拉桥和悬索桥与其它各种双塔三跨缆索承重桥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在面对隧道竞争的情况下,不同跨径范围内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最后比较了各种多塔缆索承重体系桥梁的力学与经济性能。分析表明,对于双塔三跨的缆索承重桥,主跨小于1100m时,优先选择斜拉桥体系;超过1100m时,悬索桥将面对其余缆索体系及隧道的竞争,可考虑锚碇和基础处水深及其它因素比较确定。
2013, 41(2):186-190.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5
摘要:地铁隧道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这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鉴于风险的模糊性,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概率值或概率区间来描述其发生概率,由此提出了用多个概率区间来分析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划分地铁及地下工程风险概率等级的五个概率区间为度量标准,设计出了风险因素概率等级调查表,通过专家调查法可统计出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概率等级的概率分布;基于调查表,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分析风险事故概率等级概率分布的多态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一个地铁隧道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得到了该工程的风险概率等级,并分析出相应风险概率等级下进出洞洞口密封效果不好、中轴线偏离过大造成管片破裂以及管片密封材料损伤、破坏等因素为重点控制因素。
2013, 41(2):191-196.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6
摘要:混凝土碳化过程的数值模拟为研究碳化机理、碳化影响因素、碳化过程与力的耦合作用等提供了新的定量分析工具.为定量分析应力状态对混凝土截面角部碳化发展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碳化过程的2维数值计算模型,使得混凝土组分、应力状态等影响可以得到定量考虑,并模拟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构件角部的碳化过程.详细介绍了这一模型的数值计算实现过程,研究了网格尺寸及时间步长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该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快速碳化试验和长期暴露碳化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对某混凝土构件的角部混凝土碳化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截面角部双向碳化作用以及拉应力状态均会加速混凝土碳化,角部是整个构件截面碳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部位,其耐久性应当予以考虑.
2013, 41(2):197-20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7
摘要:分析了沥青面层疲劳寿命与面层温度的均值和梯度的相互关系;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给出了沥青路面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全国95个地区多年的路面温度场数据,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与地区海拔、路表温度特征值(多年路表温度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回归关系,据此推算得到了全国738个地区的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值,并绘制了可供设计采用的全国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等值图,归纳了非基准条件的各因素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它们的近似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2013, 41(2):203-20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8
摘要:采用传感器对振动成型基层材料的塑性变形、振动加速度和压实力进行了采集,通过振动三参数对振动压实工艺输出能量的分析,定义了评价振动压实工艺压实能力的评价参数-激振强度;通过对基层材料振动压实塑性变形曲线的分析,定义了被压材料可压实性评价参数—可压实性系数;对典型道路材料的可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压实效果的影响上,当激振强度大于3.5时,振动压实工艺才具有较强的压实能力;材料的振动压实塑性变形与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在振动压实的50s以后,塑性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在材料可压实性方面,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最差,二灰结合料可压实最好,基层材料的可压实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以振动压实工艺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和道路材料产生单位塑性变形所需的压实力来评价振动工艺的压实能力与被压材料可压实性是合理的。
2013, 41(2):208-21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09
摘要:基于粘弹性材料动态恢复力由非线性弹性恢复力和非线性阻尼力叠加而成的理论,提出一种钢轨扣件减振橡胶的动态力学模型。根据实际工作状态对减振橡胶进行动态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及分析,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能够较好的拟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研究了振幅和频率对非线性弹性恢复力、非线性弹性阻尼力以及动态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振幅的增加,弹性恢复力和迟滞阻尼力迅速增大,动刚度值也相应增大;随着激励频率增加,弹性恢复力略有减小,弹性阻尼力有所增大,同时,动刚度也有增大的趋势。
2013, 41(2):213-21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0
摘要:为了更合理有效的评价轨道质量,将轨道不平顺波长因素纳入轨道质量评价中,提出基于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的轨道质量评价方法-轨道质量能量指标(track quality energy index, TQEI)。通过对轨道不平顺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得到对应波长频段的不平顺IMF,利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求得各个IMF的能量;将各个IMF的能量与总能量的比值作为特征向量,并进行其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轨道不平顺IMF的能量系数;最后利用能量系数计算求得TQGI。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TQI是在不考虑波长因素作用下轨道质量能量指标的特殊形式。以京广提速干线轨道不平顺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实际数据TQEI与TQI的关系,结果表明:轨道质量能量指标是对TQI的细化和延续,其可以起到TQI的均值管理作用,又可以弥补TQI在波长及幅值管理方面的缺陷,可以准确有效地对轨道质量进行评价。
2013, 41(2):218-22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1
摘要:分析了现有数学模型对市郊线与市区轨道网络衔接设问题的不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设计方法,并着重对第一阶段——衔接方案集的生成方法进行了阐述。设计了一个以贪婪搜索思想为基础的启发式算法,求解市郊线与市区轨道网络衔接的优化方案。从寻优过程和换乘主导性两个角度分别生成了较优的可选设计方案集合。这些备选方案保证了较高的方案设计质量,并能覆盖不同站间距的郊区线衔接模式,为下一阶段的方案评价比选提供基础。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实现了本文提出的备选衔接方案集合生成方法,证明了这一方法在大规模轨道网络中的适用性。
2013, 41(2):223-22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2
摘要:目前国内无线同步控制技术主要靠国外引进,国内对其研究不够深入。为了研究适合国内机车的无线同步控制技术,文章对无线同步控制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列车纵向动力学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从纵向动力角度,验证采用无线同步控制技术的组合列车与传统编组列车相比的优越性,以及计算从控机车不同延迟时间对纵向力的影响来验证同步控制的优越性,为进一步优化无线同步控制系统提供借鉴。
2013, 41(2):228-233.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3
摘要:通过96h无置换动态水解批式实验和不同缓冲液置换频率动态水解批式实验,研究破碎预处理、翻转、甲烷化出水和不同时间间隔置换操作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组分(OFMSW)厌氧消化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转可使OFMSW的动态水解效率最高达到42.7%(未破碎甲烷化出水缓冲液工况),而不翻转时仅有22.3%;与蒸馏水相比,未破碎预处理工况下,甲烷化出水可使OFMSW的水解效率提高40.6%;但破碎预处理之后,仅提高了3.6%,说明对OFMSW进行破碎预处理不会显著提高水解效率,反而增加了破碎能耗;缓冲液置换操作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高浓度有机酸的产物抑制;不同置换频率工况相比,虽然每24 h和每48 h置换的工况比每12 h置换的工况所得到的OFMSW减重率分别高出11.5%和40.7%,但能耗相应增加了100%和300%,因此,缓冲液置换频率以12h为最佳。
2013, 41(2):234-23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4
摘要: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 ℃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 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 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浓度越高;对于从高浓度污泥提取的MBF,投加剂量可随污泥浓度升高而减小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MBF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2013, 41(2):240-246.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5
摘要:研究了腐殖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并考察了吸附时间、Cu2+初始浓度、腐殖土投加量、初始pH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条件下,单位腐殖土对Cu2+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吸附平衡、随Cu2+初始浓度增大和初始pH值的上升而增加、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吸附过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腐殖土吸附Cu2+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参与吸附的主要基团是羟基和芳香基等化学基团。
2013, 41(2):247-25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6
摘要:本文采用“缺氧/厌氧-生物膜技术,结合活性炭过滤、紫外线氯消毒”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居住区生活污水,分别以冲洗厕所和景观用水为目标,考察再生水的水质状况和主要参数;对比研究以混合生活污水和灰水分别作为中水源的技术和经济适用性。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以居住区生活污水(化粪池出水)作为中水源,运行条件停留时间8 h、污泥浓度3500~7500 mg•L-1、出水无色无味,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30 mg•L-1,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3 mg•L-1,氨氮浓度低于3.0 mg•L-1,可以稳定达到杂用水标准,但总氮、总磷浓度无法满足景观用水要求;模拟原污水(化粪池进水)的污染物浓度比例,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10 h、污泥龄50 d、回流比为200%、污泥浓度5500~6000 mg•L-1、外加聚合铝(有效铝)4~5 mg•L-1时,再生水的水质均优于冲厕和景观用水标准。在达到相同的再生水水质条件下,居住区的生活污水混合收集处理比灰水单独收集处理的工艺流程复杂,处理费用比后者高0.32元•m-3。居住区污水资源化采用何种收集和再生方式不仅要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还需结合居住区再生水的用途和用水量、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013, 41(2):253-25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7
摘要:根据浓度监测数据反求地下水污染源信息是一类典型的地下水逆问题。本文基于单纯形模拟退火混合算法(SMSA混合算法),结合污染物迁移问题的解析解反演地下水污染源的强度变化历时曲线。SMSA混合算法结合了单纯形法的确定性搜索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全局概率搜索机制,是一种高效的混合优化算法;同时本文采用Yeh提出的解析解,它具有可靠性强、易于编程实现和扩展性强的特点。计算结果显示一维、二维、三维情形下点污染源的反演浓度均较好地再现了真实的污染物释放过程,这表明基于SMSA混合算法和Yeh解析解的反演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重建方法。
2013, 41(2):258-263.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8
摘要:针对多品种订单生产企业多工序、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特点,以最小化订单总完工时间和平均流程时间为目标建立了订单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按规则分配订单以及作业排序相结合的调度思想,并利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问题进行求解。考虑到多品种订单的多重约束性,采用多色集合理论中的围道布尔矩阵对多品种订单中各作业加工关系作了约束化处理;同时,以双层染色体进行编码,可以有效降低染色体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采用置换和反转变异两种算子,缩小了算法搜索范围,避免了早熟现象。最后以典型的订单生产实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收敛快、运算效率高,可以获得满意的Pareto解集。
2013, 41(2):264-270.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19
摘要: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包括电堆、反应气体供应以及水热管理三个主要模块的45kW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动机数学模型.电堆电压模型引入了误差补偿项,提高了电压计算精度,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到验证.选取冷却液入堆温度、空气过量系数和阴极入口空气压力为系统的操控变量,在给定电流密度下进行了电堆相关性能对操控变量的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好的系统输出性能,冷却液入堆温度应适当降低,而阴极入口空气压力应提高;为了保持合理的电堆温度,必须对该系统的水热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2013, 41(2):271-276.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0
摘要:保持局部图嵌入的流形鉴别分析方法将图像集所属子空间看作流形上的点,并使流形变换前后局部结构关系不变。然而在构造局部区域相似图矩阵时,用于描述节点局部区域范围的近邻节点个数会极大的影响算法的准确率,并会出现变换后流形的可分辨性相比变换前提升很小甚至更低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秩描述下的Grassmannian流形鉴别分析方法。通过对图像集的低秩描述,流形变换中局部嵌入时仅保持同类别节点的最近邻局部结构以及所有节点间的相异类别信息,从而避免了对近邻节点个数的选择,并增强了变换后流形的可分辨性。在15类复杂自然场景和Caltech101图像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图像集分类的准确率。
2013, 41(2):277-281.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1
摘要:为提高无人机电网巡线故障点排查的效率,针对输电线路走廊悬挂异物的潜在故障,提出一种可从大量航拍输电线路图像中筛选出挂有异物的图像的方法。首先基于形态学算法改进Otsu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分割图像背景,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输电线路特征的滤波方法进一步滤除背景;通过梯度法获取电力线的边缘,选取Hough变换累加器中局部极大值个数与最终检测到的线路数量作为异物特征向量来识别异物。最后,开发出批处理系统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将挂有异物的电力线图像准确识别,为输电线路可靠性提供保障。
2013, 41(2):282-287.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2
摘要:利用奇异谱分析(SSA)对测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补缺、趋势项和周期项的识别和提取。奇异谱分析是一种从时间序列的动力重构出发并与经验正交函数相联系的统计技术,可以较好地从含噪声的有限尺度时间序列中提取趋势和周期等信息,目前已应用于多种时间序列的分析中。文章将奇异谱分析的优点应用到GPS时间序列分析中:利用奇异谱分析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服务提供的测站坐标(NEU)时间序列(以BJFS站为例)进行补缺,各向插补的均方误差均为毫米级;根据降噪重构序列提取坐标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N:-11.688mm/a,E:29.585mm/a ,U:2.557mm/a)和周期成分(N、U方向上存在年周期和半年周期,U方向上还存在着1.5年和0.25年左右的周期,E方向上只存在年周期);对完整序列进行重构降噪,即从原始序列中提取有用信息而丢弃一些干扰信息,起着平滑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JFS站的各方向上均存在显著的变动周期和明显的趋势,也有较多的噪声信息。
2013, 41(2):289-29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3
摘要:对非凸目标函数,Broyden变尺度算法的收敛性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DFP修正公式证明在不假定精确线搜索条件下,对光滑的目标函数,当DFP算法得到的点列收敛时,该点列一定趋向于稳定点.并指出对于其他Broyden算法结论都是成立的.
2013, 41(2):293-298.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4
摘要:本文研究算子代数上的(α, β)-导子的空间实现性。设A是B(X)的子代数,α和β是A上的自同构,δ是从A到B(X)的(α, β)- 导子。如果δ是传递的、自反的(α, β)-导子,则δ是拟空间实现的也就是说, 存在一个稠定义的闭线性算子T使得Dom(T)是δ(A)-不变子流形以及δ(A)x = (Tβ(A)-α(A) T)x 成立。如果δ是传递的、自反的有界(α, β)-导子,而且A的范数闭包包含一个极小左理想,则δ是空间实现的,而且其实现元在相差一个常数因子的条件下是唯一的.
2013, 41(2):299-302.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5
摘要:赵松龄教授根据纤维无规分布的假定,从微观的纤维散射过程出发,借助严格的统计力学方法,考虑纤维本身的振动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导出纤维性吸声材料的唯象模型。但是,这个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之间仍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增大。其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实际材料中纤维间的粘结作用。 考虑纤维间的粘结作用,引入等效容重的表述,得到改进的纤维性吸声材料的唯象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由改进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测量数据吻合更好。应用改进模型讨论材料粘结强度、容重、纤维半径和厚度等参数对其声学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大量纤维吸声材料的实测分析结论完全一致。
2013, 41(2):303-308.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6
摘要:针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通过对工期、成本、质量三个目标函数相互关系的模糊描述,以工序持续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基于三者的模糊均衡优化模型,为了求解该模型,在微粒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遗传免疫微粒群算法,通过测试函数的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用于实际工程项目模糊均衡优化问题的计算,得到多组模糊的Pareto最优解,同时绘制相应的三维散点图,为决策者的选择提供准确和直观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的模糊均衡优化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遗传免疫微粒群算法在求解该模型方面的有效性。
2013, 41(2):30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2.027
摘要:工程项目交易方式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工程项目生产效率的视角,应用生产前沿面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效率指标体系,构造了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前沿面,对“设计/招标/建造”(简称DBB)与“设计/建造”(简称DB)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生产效率相对最优的DBB与DB项目,得出DBB方式在成本方面更有优势,而DB方式在工期方面更有优势,并分析了得出这种结果的内在机理,从而为业主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决策提供了支持。
2013, 41(2):596-599. 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4.019
摘要:对一台直线发动/发电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速度信号的起动力方向控制模式,并通过Matlab/ Simulink动力学仿真研究了该模式下系统的运行特性及起动性能。结果表明:起动力的精确换向是直线发动/发电机起动控制的关键;在基于速度信号的起动力方向控制模式下,系统的能量损耗较小,经优化的系统起动力约为135N;运动组件在起动过程中作频率、幅值逐渐增大的直线往复运动。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344 E-mail:zrxb@tongji.edu.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