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53(1):35-42.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081
摘要: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失效模式。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量化方法目前存在定义方式不一且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基于246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等效原则量化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损伤状态的方法。通过引入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角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能量等效原则可将钢筋混凝土柱的骨架曲线等效为一个理想弹塑性模型,不仅便于定义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而且便于在同一框架下对比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力学性能差异。根据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可以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度破环”、“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四个等级。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失效模式钢筋混凝土柱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的位移角。传统的峰值承载力经验折减系数法在预测屈服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保守,在预测极限点的位移角时偏于不安全。
2013, 41(1):83-88.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3.01.014
摘要:通过有限元分析,揭示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特征;在力学响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路面结构破坏模式与设计状态,并提出了控制结合部不协调变形的指标与标准.从设计状态、设计指标、设计标准、设计流程和设计步骤等方面,系统建立了基于不协调变形控制的浅覆土路基构筑物结合部设计方法,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设计思路、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2012, 40(11):1686-1690.DOI: 10.3969/j.issn.0253-374x.2012.11.017
摘要:研究了低温条件下Al3+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的强化作用.在Al3+质量浓度为30.0 mg·L-1条件下,经强化颗粒化作用的好氧颗粒污泥仅需40 d即可以培养成熟,其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较好的沉淀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培养成熟的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COD,NH4+ N和PO3-4 P去除率分别达到85.6%,88.8%和91.9%,较好地实现了碳氮磷的低温高效同步去除.低温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升高,达到9.25 mg·g-1,蛋白质类与多糖类的质量比(PN/PS)为1.10,说明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类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入30 mg·L-1Al3+后,污泥zeta电位从-18.40 mV逐渐升高到-6.51 mV,表明污泥之间静电斥力减小有利于污泥聚集,形成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