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5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 特大跨越江悬索桥龙卷风致静力响应

      2025, 53(2):159-166.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34

      摘要 (372) HTML (312) PDF 1.73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大跨度桥梁主梁龙卷风荷载物理识别结果,开展大跨径悬索桥龙卷风致响应的计算分析,将其与常规风荷载下的风致响应进行对比,探讨桥梁抗龙卷风设计时,用常规风荷载模式进行结构龙卷风响应等效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与常规风荷载不同,龙卷风荷载具有局部影响性且升力作用相对明显。涡流比、龙卷风相对距离以及加载点桥轴向位置都对悬索桥的龙卷风致结构响应有所影响,不同类型的响应随上述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常规风致响应与龙卷风致响应本身具有不同的特性,两者在数值上的表现也有较大不同,两者的荷载等效方法有待研究。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带裂纹工作性能

      2025, 53(2):167-176.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212

      摘要 (329) HTML (306) PDF 1.91 M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给出了典型轮载作用下带裂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铺装层的响应、疲劳寿命等相较于无裂纹工况的变化,发现裂纹未完全贯通顶板时对结构局部刚度影响较小,仅当完全贯通裂纹尺寸达一定程度时才导致结构竖向位移显著增大。然而,即使顶板未被贯通,裂纹仍将引发铺装层底部应变集中,导致其寿命明显降低。基于铺装层应变?寿命关系,估计当裂纹深度达顶板厚度的1/2、3/4时,可使得铺装层寿命分别降低约15%、35%。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内钢圈加固盾构隧道黏结界面力学性能

      2025, 53(2):177-186.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208

      摘要 (313) HTML (301) PDF 2.18 M (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静力加载条件下加固体与混凝土界面单轴拉伸与单轴剪切的单元体试验,分析了黏结界面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平均黏结强度、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界面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黏结剂厚度、膨胀螺栓等级以及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于黏结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拉伸条件下,黏结界面的最终破坏形态主要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剪切条件下,黏结界面的最终破坏形态主要为加固体与黏结剂界面的脱开。黏结界面极限承载力和黏结强度均随黏结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而界面厚度为1 mm对应的拉伸极限承载力和剪切极限承载力较2 mm厚度仅提高了4.6%和5.6%,却极大地增加了环氧树脂的注浆难度,因此选择界面厚度为2 mm更为合理。增加膨胀螺栓加固可显著提升黏结界面的拉伸和剪切强度,推荐使用M18膨胀螺栓,特殊工况下也可使用M20提升加固效果。混凝土表面越粗糙,黏结界面黏结强度就越大,其中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黏结界面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剪切黏结强度的影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接头非线性弯曲模式识别

      2025, 53(2):187-195.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76

      摘要 (309) HTML (302) PDF 1.49 M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装配式结构环向接头在弯矩和轴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接头处的接触状态、受力特征和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压弯、纯弯和拉弯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弯曲变形发展过程的内力区域分布及其识别方法,并运用三维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接头的主要变形历程可由4种弯曲模式进行表征,将具体构件尺寸和材料参数代入相关转角表达式中即可判断接头处于何种发展过程。通过现场实测弯矩值和轴力值可准确识别环向接头的弯曲模式,并给出接头随弯矩变化的力学特征及安全状态。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基于静力触探与机器学习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预测

      2025, 53(2):196-205.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61

      摘要 (306) HTML (309) PDF 1.73 M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降维算法对静力触探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树模型的重要性分析函数筛选主要特征,由贝叶斯优化算法确定超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预测模型。经过准度测试、蒙特卡洛模拟检验及与经验关系模型的对比,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模型均能较准确地预测打入桩竖向承载力,且准确性显著高于经验关系模型。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建议选择XGBoost模型用于打入桩竖向承载力的预测。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使用高阶无条件稳定显式算法的实时混合模拟稳定性

      2025, 53(2):206-213.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226

      摘要 (15) HTML (306) PDF 1.45 M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实时混合模拟(RTHS)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基于具有二阶精度的无条件稳定显式Chen?Ricles(CR)和Chang积分算法,提出具有高阶精度的无条件稳定新型双显式(NDE)和新型半显式(NSE)积分算法。基于离散控制理论,推导出使用两种高阶算法的RTHS系统的闭环离散传递函数,分析了时滞、阻尼比、刚度比例系数、积分算法等对RTHS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时滞微分方程推导出的近似解和精确解作为参照。分析结果表明,时滞会降低RTHS系统的稳定性;增大刚度比例系数会降低不同分析结果间的差异;增大阻尼比会提升RTHS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会增大考虑积分算法与不考虑积分算法的稳定性差异,也会增大使用不同积分算法的稳定性差异;使用两种高阶算法的RTHS系统稳定性优于使用两种二阶算法的RTHS系统稳定性。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台风背景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上海市街道风环境评估

      2025, 53(2):214-222.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75

      摘要 (308) HTML (322) PDF 3.80 M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上海市徐汇区为建成区代表,以金山区为市郊滨海区代表,从行道树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气象数据,以台风高发时期的最大风速和最多风向为基础数据,输入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研究区域的风环境模拟,从风速等级、街道走向与道路绿化结构出发分别评价街道“风?树”生态,得到研究区域的风环境评价结果。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交通运输工程
    • 基于反事实推断的自动驾驶路测险态场景推演

      2025, 53(2):223-232.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406

      摘要 (317) HTML (312) PDF 1.81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动驾驶接管案例数据为基础,辨析接管干预类型及其与场景要素的关系,构建自动驾驶路测信任接管、避险接管及优化接管3类险态场景;通过搭建CARLA?SUMO联合仿真平台,以反事实推断方法还原险态场景,利用路测实际数据训练自动驾驶车辆模型,并推演险态场景下自动驾驶运行状况,从安全、效率、舒适度等维度提出自动驾驶智能行驶水平评价指标。分析表明,反事实推断方法在实现自动驾驶路测险态场景推演方面具有优异表现;同类险态场景下自动驾驶小客车智能行驶水平优于卡车;不同类险态场景的场景要素差异性显著,且相较于其他类型接管场景,避险接管场景自动驾驶智能行驶水平更为可靠。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基本型平曲线“两点法”设计计算原理

      2025, 53(2):233-243.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223

      摘要 (300) HTML (313) PDF 1.64 M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传统导线法存在导线与平曲线偏离较大等不足,提出“两点法”基本型平曲线形设计方法。仅需利用导线法中的直缓点与缓直点两个端点即可获得由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共3段线元组成的基本型平曲线形,其平曲线总偏转角α、总切线长T为已知值。先采用迭代法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 (对称基本型)或采用夹逼法获得圆曲线半径R(非对称基本型)的理论最小值、最大值,并结合平面线形技术要求确定LSR的设计取值范围;然后基于LSR进行遍历循环,通过迭代法获得缓和曲线偏转角β,进而获得各线元其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点法”设计可获得系列“平曲线族”,线形分布规律,互不交叉重叠,且全部曲线位于两端细窄、中间宽厚的“特定设计区域”;LSR、圆曲线长LC及平曲线总长LH等参数呈规律性变化,其中LSRLC的增减趋势相反,LH平均值近似固定,非对称基本型的总切线长度之比须在(0.5,2.0)范围内方可有解。“两点法”突显坐标位置点的控制作用,线形布设高效,设计成果为特定区域内的系列平曲线族而非单条曲线,有益于结合实际地形及设计意图进行线形比选、优选和路线智能化设计。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面向公交准点与绿波通行的干线信号协调设计

      2025, 53(2):244-253.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98

      摘要 (41) HTML (307) PDF 1.56 M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保障公交准点率和提升通行效率为控制目标,给出了一种公交干线双向红绿波协调设计方法。通过定义准点控制交叉口和绿波通行交叉口,根据公交车站的位置分布情况,确定上游信号交叉口的红波或绿波控制模式;通过等价变换协调设计速度,建立公交红绿波轨迹特征方程,推导交叉口理想间距计算通式,计算交叉口中心偏移率,实现了干道公交信号协调控制方案优化,为兼顾公交准点与绿波通行的干线信号协调设计提供了一种数解算法,也为公交到站时刻表的制定提供了优化依据。案例实验表明,设计方案可以保证97.6%的公交车辆在预定信号周期内到达公交车站,公交车辆实际到站时间与计划到站时间的平均偏差为5.5 s;公交车辆在绿波通行交叉口的平均停车次数为0.06次,平均延误时间为2.97 s。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突发事件下高铁网络延误弹复性

      2025, 53(2):254-262.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93

      摘要 (17) HTML (301) PDF 1.75 M (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铁一般性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短时能力损失可引发列车延误。引入弹复性的概念评价高铁网络应对延误的恢复能力,提出高铁网络延误弹复性。从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两个测度建立评价指标,以评价高铁网络在一般性突发事件下的延误恢复能力。研究基于运行调整的路网延误弹复性分析方法,构建事件发生区段和相邻区段的延误弹复性优化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以华东局部高铁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最后对一般性突发事件下高速铁路延误传播特征进行分析,为铁路调度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下的高铁网络运行调整提供依据。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协同能力目标和停站需求的高速铁路列车基本运行图优化

      2025, 53(2):263-271.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47

      摘要 (295) HTML (312) PDF 2.61 M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高速铁路站、车一定的服务频次要求,提出列车运行图生成与压缩的协同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铺画一定数量列车运行线占用列车运行图横轴的时间长度和所有列车全程旅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二阶段求解算法:先固定标杆列车运行线,求解列车停站方案、越行方案、股道运用方案,即生成列车运行图;在不改变上述3个方案下,减少列车运行图中的非必要的冗余时间,并向前移动列车运行线,即压缩列车运行图。以京沪高速铁路为案例,结果表明,二阶段法可降低两列车之间运行关系判定的复杂度,实现对模型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有效求解。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基于过剩生活出行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指标

      2025, 53(2):272-279.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77

      摘要 (307) HTML (286) PDF 928.25 K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鉴“过剩通勤”的概念,提出“过剩生活出行”的概念,并以生活出行距离为基础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指标,从居民实际生活需求角度评价社区生活圈的设施建设情况。基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上海市典型社区分析居民生活出行特征,对典型社区的生活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越接近市中心,社区生活圈建设越完善,15 min步行可达率越好,生活出行的过剩程度越低。

      • 0+1
      • 1+1
      • 2+1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超大特大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规划启示

      2025, 53(2):280-289.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88

      摘要 (310) HTML (311) PDF 1.49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上海的住房市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图集数据并结合百度地图兴趣点(POI)开放数据,构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性模型,探究超大特大的住宅结构、城市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模型(GWR)分析各类城市设施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发现城市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影响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研究结论对城市规划的应用启示。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空间分布特征

      2025, 53(2):290-295.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80

      摘要 (307) HTML (304) PDF 983.91 K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79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整体SBM(slack-based measured)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以此测度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相比于现有研究,文中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分别测度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其中静态视角关注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动态效率测度则有助于理解绿色发展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四象限分析法直观地揭示了不同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及趋势,并识别出在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上表现出优势和劣势的城市。从城市层面来看,中国绿色发展状况存在向好趋势,但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少部分城市既具有较高的静态发展水平又同时具有高的动态效率,中国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将出现两级分化态势。

      • 0+1
      • 1+1
    • 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即时配送网络优化模型与算法

      2025, 53(2):296-305.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46

      摘要 (298) HTML (301) PDF 2.09 M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即时配送存在路网数据失真、供需侧信息不确定及网络中断问题,亟需考虑信息不确定性及路网中断可能性进行城市即时配送网络优化。首先,考虑封控导致道路限行下的路网构建问题,建立城市底层路网并提出改进的Floyd算法;其次,针对开放式多配送点的城市即时配送问题,考虑供需不确定性及设施服务中断问题,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构造情景树,建立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并设计混合进化算法求解;最后,以2022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发现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配送设施服务能力、路网容量及客户需求突变,配送系统容易因供需不匹配而发生“爆单”“爆仓”,但一方面设施服务中断未必导致配送成本增加,而是通过降低客户满意度来增加总成本,另一方面更多的车辆使用数目未必导致总成本增加。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基于混合变动专家权重的模糊零和博弈多目标规划模型

      2025, 53(2):306-315.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170

      摘要 (291) HTML (304) PDF 662.12 K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有模糊零和博弈难以适应环境复杂度变化及忽视收益矩阵构造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动态专家集成权重确定模型的T阶球形模糊零和博弈多目标求解方法,以帮助博弈方在资源总量保持相对恒定且局中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境下选择最优竞争策略。首先,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客观个体和主观评价信息的混合变动专家集成权重计算模型,该机制下得到的专家权重会随专家的主观评价信息而变化,更接近实际情况。其次,利用加权平均法搭建了T阶球形模糊零和博弈多目标规划模型,该方法不受策略数量的影响,且求得的最优混合策略能反映博弈各方竞争策略的具体可行性和分歧程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决策效率高、计算复杂度低、受方案数量影响小的特点,且得到的概率形式的混合解可以有效地反映策略间的差异程度,当最优策略失效时可提供替代建议,有助于避免重复决策,浪费决策资源。

    • 基于文本挖掘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服务质量改进

      2025, 53(2):316-324. DOI: 10.11908/j.issn.0253-374x.23247

      摘要 (296) HTML (298) PDF 1.46 M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电动汽车企业分时租赁项目服务质量改进问题,基于用户网络评论数据,将文本挖掘技术和质量功能展开相结合,进行顾客需求识别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研究,并以上海典型企业EVCARD为例进行验证。首先对爬取的顾客评论数据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处理,然后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特征情感词对并计算其词频和综合情感值,从中识别出8项需改进的顾客需求项;基于此,应用质量功能展开工具,在质量屋左墙建设中,制定了关注度与综合情感值相结合的顾客需求权重确定方法;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识别出17个服务质量要素并对其进行排序和分级,从定制个性化服务体系等角度为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服务质量改进建议。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年第53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